第369章 憤怒的永平公主(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名總旗驅散了看熱鬧的人群,看了看躺在地上哼哼的李茂芳,身穿穿著錦衣玉袍,就知道他肯定是貴人,身份不一般。明朝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錦、緞這些材質,只有官員和勳貴才能穿,別人穿了那叫僭越。
問清了李茂芳的身份,總旗讓自己的手下將李茂芳抬回了富陽侯府。
這種事涉權貴和官員的鬥爭,他這種小人物根本不敢參與。
已經躺下休息的永平公主,聽說自己兒子受傷了,趕緊起床來到了李茂芳的院子中。
看著滿臉淤青的李茂芳,永平公主心裡這個難受。
“是誰?是誰這麼大的膽子?”滿臉怒氣的永平公主看著錦衣衛小旗。
“公主殿下,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到‘大都會’舞廳後巷的時候,世子已經是這樣了。”總旗知道這種事不能瞎說話。
但這個總旗很賊,他說出了事發地點,大都會舞廳是幹什麼的,北平城沒人不知道,這是在暗示永平公主。
永平公主多老練的一個人,一聽這話就明白了,總旗是在暗中提醒他,她兒子去大都會舞廳,乾的事情,可能也是違制的。
“周圍沒有發現可疑的人嗎?”永平公主想問問。
“對方很專業,打完了就跑了,目前還沒有線索。不過,公主殿下,我會將這件事馬上跟上官稟報,相信很快就會有線索。”總旗處理這種事情,四平八穩,絕不能留後患,權貴之間鬥爭,他們錦衣衛只能收集證據,不能當裁判。等到權貴之間分出勝負來時,錦衣衛才會把證據交出來,這是規矩!
否則,錦衣衛貿然將證據拿出來,勢必會得罪某一方勢力,一旦被得罪的一方平穩渡過危機之後,倒黴的就是錦衣衛,又或者是直接執行的人。
這就和官員之間的鬥爭一樣,比如工部尚書和吏部尚書有宿怨,雙方都想把對方搞死,但到了這種位子上的人,都是皇帝的心腹重臣,除非皇帝動了心思,準備拿某個尚書祭天,否則雙方只能天天暗中收集對方黑材料,反正大家屁股底下都不乾淨,等皇帝動心思的時候,再拿出黑材料來,一招制敵,制對方於死地,否則零敲碎打的彈劾,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小到一縣之地,大到一國之境,古今中外,官場規則,莫不如是。
總旗本來是不知道這些規則的,但錦衣衛自從紀綱被朱棣祭天、賽哈智接手後,整個錦衣衛就開始裝孫子了。
紀綱主政期間,錦衣衛何曾給過別人面子,那時候,要多囂張就有多囂張,看誰不順眼就開始蒐集他們的黑材料,哪個官員、勳貴屁股下乾淨?所以很多人都對錦衣衛噤若寒蟬。
錦衣衛當時之所以這麼囂張,也是朱棣需要維護自己的權威,畢竟朱棣是造反上臺,很多人都對他心裡有意見,利用錦衣衛這把刀,朱棣正好可以壓制朝臣和各地官員的異心。就像當年武則天登基為帝后,任用酷吏周興、來俊臣一樣,剷除異己。古今當政者的手法,如出一轍。
你品,你細品。
但是,賽哈智上臺時,原先的建文舊臣都已經換血換得差不多了,錦衣衛這把刀可以藏起來了,於是就有了錦衣衛全面龜縮,由原來的囂張跋扈,變成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賽哈智還下令嚴禁錦衣衛陷入朝臣、勳貴、宗室之間的爭鬥,只對皇帝負責,不允許勾連朝臣、勳貴。
敢打李茂芳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畢竟李茂芳的身份擺在那裡,正牌子的富陽侯,超品侯爺,皇帝的外孫,永平公主的兒子。隨便拎起一個身份來,就不簡單,普通人誰敢動他?
就算李茂芳囂張跋扈,普通人看不慣,也得忍著,這是封建社會,所謂律法,都不是給勳貴們準備的。勳貴們犯了錯,除非皇帝想動他們,否則,最多也就是扔個替死鬼出來了事,御下不嚴而已,這就是現實。
總旗這點道理,還能分辨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