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算秦睿對自己前世的一種紀念吧!

一路上,秦睿對著幾個學生,挨個耳提面命,開始給他們分析各自的優缺點,指出應該如何改正,如何提高。前世當老師那麼多年,就沒像今天這樣舒爽過,這年代的學生真乖,對老師惟命是從啊!

到達北京後,秦睿先去找了金純,北平城的第一場雪已經下過了!

“金大人,您這是打算累死我啊!我一個從來沒來過的人,你居然給我留了這麼多工作?”秦睿看著眼前一頓卷宗,想踹到金純,然後掀桌子走人。

“你是虞衡清吏司的主事,這些都是你們虞衡清吏司的職責!”金純可不會慣著秦睿,好不容易抓了個有本事的人,要先看看斤兩!

“就算我是虞衡清吏司的主事,但上面不還有員外郎、郎中嗎?什麼時候輪到我一個主事來處理這些事情了?”秦睿可不想幹活,如果有問題,解決一下問題,也就罷了,如果管實務,打死秦睿也不會幹。

“虞衡清吏司掌官營製造、收發各種官用器物、核銷各地軍費、軍需、軍火開支,主管全國度量衡制及熔鍊鑄錢,採辦銅、鉛、硝磺等事,你這個主事是逃不掉這些責任的。眼前這些卷宗,是今年邊鎮衛所送來賬本的一部分,要在年底前核算清楚!”金純開始給秦睿普及他的工作內容,希望他能快速進入角色。

“這十月都還沒到呢,這麼著急算賬?一般不應該是年底算嗎?”秦睿覺得金純這老頑固就是在耍他,故意找茬。

“邊鎮衛所的軍費、軍需、軍火,每年都耗資幾百萬兩白銀、數千萬貫寶鈔,每個邊鎮衛所都有幾本、乃至幾十本賬目,需要謄抄,然後匯總,沒有兩個月怎麼可能完成?”金純像看傻子一樣,看著秦睿。

秦睿隨手拿起一卷卷宗,中間寫著“開原逼塞”,左下角寫著“韓王朱衝𤊨”,我去,什麼意思?不是九邊重鎮嗎?怎麼有王爺坐鎮?

其實這是秦睿不瞭解歷史,朱元璋建大明後,提出了一個諸王靖邊的塞王制度,用十三塞王統轄漠南諸衛所,東至遼海,西至酒泉,延袤萬里。每個王府配備三個護衛指揮使司、二個圍子手所、一個儀衛司,約有萬餘人。燕王朱棣便是其中一個塞王,他造反的底子就是他手下的三個護衛指揮使司。

建文帝上臺後,先是聽從黃子澄等人的建議削藩,塞王們被搞掉一部分。

朱老四上臺後,怕其他藩王學自己,就不斷找藉口開始削藩或者內遷,到了永樂十七年,基本上沒有塞王了,而韓王朱衝𤊨就是僅存的一個塞王了,還在遼東開原。其他各地的邊塞都是由邊鎮衛所來防禦。九邊重鎮,最後形成是在弘治年間。

秦睿開啟卷宗,隨便看了幾眼,通篇流水賬啊,無法直視!

——————————————————

收藏不費力,

評論多謝了。

推薦不嫌少,

月票就更好。

明月照四方,

就差你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