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姜士坊出事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看到姜士坊的臉色,秦睿明白了,雖然看不上姜士坊的做法,但秦睿不是精神潔癖患者,他能理解姜士坊。面對這麼一大筆莫名其妙的收入,不動心是不可能的,既不是朝廷給得,也不是搜刮百姓,手拿起來也沒有罪惡感。
誰也不是聖人,如果有人說,當官真要是為了替君王分憂,替百姓出頭,那就是瞎扯淡,家裡不趁個千八百萬,說這話的都是裝逼。
自己要過得舒服點吧?一家人要養活吧?要為子孫謀後路吧?不要說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個世界能有三五個這樣的官,老百姓已經是燒高香了。
“姜大人,這樣,你回去之後……”秦睿想了想之後,低頭跟姜士坊耳語了一番。
姜士坊聽著秦睿的話,臉上慢慢露出了笑容,不住的點頭。
三日後,順天府巡察御史上書,彈劾涿州知州貪贓枉法,戕害百姓,貪汙近百萬貫。朱棣見到奏章後,大怒,下令有司將涿州知州姜士坊緝拿歸案。
很快姜士坊被抓進了刑部大牢,永樂皇帝下令大理寺、都察院會同刑部三司會審。
刑部大堂之上,姜士坊對於所有指控全部否認,認為自己並沒有違反任何大明律。
“彼時,涿州有商人想與百姓合作種植棉花,但百姓不信任商人,所以商人請官府作為中人,來監督雙方合同執行。為確保百姓不受騙,下官提出由州衙出面,從百姓手中購買棉花,然後賣給商人,雙方達成協議。”
“涿州府衙先於商人簽署合同,商人用糧食支付了先期款項,於是州衙出面與百姓簽訂了採購合同,按照合同約定逐月準時發放米糧,百姓未有一分抱怨。種棉花百姓所得的糧食,相較往年,足足多了兩成。所以,今年有更多的百姓,主動跟州衙簽訂了合同,繼續合作。”
“百姓交完棉花後,商人支付了尾款,將棉花買走。”
“訴狀上寫下官戕害百姓,大人可以到涿州去問一下,下官可有逼迫他們籤合同?都是他們過來哭著求著,下官不忍百姓受苦,才幫他們與商人談判。”
“說下官貪贓枉法,往年涿州百姓的賦稅,最多能收上來六成,可是去年涿州的賦稅是往年一倍有餘,逐步彌補以前留下的虧空。如果下官貪贓,是什麼贓,下官貪百姓一粒米了嗎?至於枉法,下官替陛下牧守一方,自然要為百姓著想,讓他們飢有食,寒有衣,大明律例可有說官員幫百姓致富違法?”
“說下官貪汙近百萬貫,更是無稽之談,買賣之道本來就是低買高賣。涿州府衙出錢購買百姓的棉花,價格百姓接受了,官府並沒有逼迫百姓;府衙賣棉花時,商人接受的府衙的報價,所以雙方還在繼續合作。”
“的確下官是拿了一部分錢,但商人與府衙交易,按照三十稅一,這筆稅款府衙是收了的,用來維修涿州的縣學。剩下的錢,下官撥出五十萬貫,準備用來修路、修河,在涿州各村興辦村學,讓百姓懂禮儀、知教化。”
“其餘的錢下官做主分了,府衙為了這樁生意,全部胥吏、衙役、白役、巡檢近百人,在維護縣衙正常執行之餘,加班加點,跑斷了腿,磨破了嘴,難道就不能收點辛苦費?”
“下官沒有拿一份屬於朝廷錢,相反下官還從府衙賺的錢中,拿出了幾十萬貫,用於教化百姓,修路鋪橋。”
“諸位大人,下官何罪之有?”
姜士坊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讓堂上在座的幾位主官,很是震驚。
按照姜士坊的說法,朝廷應該嘉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