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發現銀山(第2/2頁)
章節報錯
“誇你漂亮還不行?”秦睿笑了起來。
兩人閒聊了一會兒,柳如是拿出一份信來,是梅瑾瑜送來的。
梅瑾瑜帶著物資,從天津衛出海之後,十天就在石見登陸了。梅瑾瑜此次出海總共帶了10艘船,400餘人,運了大量的棉布、棉籽油、書籍。
此時的日本,正是室町時代,第四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持秉政,正和大明鬧矛盾呢!
明滅元朝時,恰好是日本室町幕府剛剛成型,朱元璋派使者前往日本,要求日本朝廷打擊倭寇,並建議日本朝廷到大明朝貢。
彼時日本正是南北朝對立,為了獲得明朝的支援,處於南方的吉野朝廷,立即派使節到大明朝貢,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封懷良親王為日本國王。結果令人措手不及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北方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把被大明認可的吉野朝廷給滅了。
建文三年,足利義滿派使者到大明請求朝貢,大明朝廷同意了,派使臣帶著封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臣源”的國書,去了日本。
喜劇的一幕發生了,建文帝被打倒了,好在永樂皇帝上位後,急於別人認可,再次發出國書,兩國正式建交,日本開始朝貢,雙方確立了堪合貿易關係。
永樂七年,足利義滿突發疾病逝世。繼任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持和管領斯波義將,對堪合貿易的方式非常不滿,他們期望採取自由貿易,於是就停止了朝貢。
日本從大明進口主要是明錢、生絲、紡織品及書籍,這些都是必需品,而日本出口的產品主要是硫磺、銅礦物、扇子、刀劍、漆器和屏風,這些大都不是必須品。所以沒有了大明貿易的日本,民生非常之艱難。
梅瑾瑜帶著船隊抵達石見時,受到了石見商人的熱烈歡迎,梅瑾瑜帶得商品很快銷售一空,與此同時,梅瑾瑜讓人四處打聽石見山的情況,派出了數撥有經驗的探礦人員。
秦睿就說了石見山有銀礦,這就好比說房子裡有隻死蚊子一樣,石見山橫亙百里,得要一寸一寸地的找啊。一群人找了近兩個月,一無所獲,搞得梅瑾瑜很火大。
就在這時,有一個日本商人過來準備預定一批棉布,他付的是一種銅銀混合物,這讓梅瑾瑜很是奇怪,追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商人用的銅銀混合物,是在石見山上開採的。
日本的冶煉技術水平很低,雖然日本的倭刀出口到了大明,但這並不能說明日本的鍊鋼水平高。倭刀之所以鋒利,是日本匠人在鍛造工藝上下了功夫,採用了夾鋼工藝。此時日本的冶煉水平,無法將銅銀混合物分離開。
聽了商人的解釋之後,梅瑾瑜來了主意,讓人跟蹤商人去了他的銅礦,然後在周圍採集了很多礦石,這些礦石中在冶煉後,煉出了鉛,這讓一群人很高興。
《管子地數篇》有云,“上有鉛者,其下有銀。”
於是,梅瑾瑜集中所有的探礦人員,在附近挖了幾個探洞,果然發現了銀礦,品位極其高。
所以,梅瑾瑜立即派人回大明,尋求下一步的指示。
看完信,秦睿鬆了一口氣,居然還真的找到了,如果找不到,秦睿只能拿出赤峰銀礦來了,看樣子這個銀礦還可以保留一下。
“石見銀山的產量很大,他們沒法開採,是因為技術存在問題。我記得大明提煉銀礦採用灰吹法,招一批會這個方法的人,送到日本去,讓他們先準備起來。我讓萊州衛繼續訓練一批兵,加上今年的估計能有兩千多人。來年,將這支隊伍扮作海盜,去拿下石見山,只要有銀子了,日本本土可以招募一些浪人,兵源就有了。”秦睿將自己寫得計劃,拿了出來,遞給了柳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