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與鄭和談貿易(第2/2頁)
章節報錯
"下官秦睿,見過**侯,有失遠迎,請!"秦睿施禮之後,擺了一個請的姿勢。
"你這小子,跟我也學會客氣了?"鄭和笑著說道。
兩人一起進了門,來到正堂,分別落座,丫鬟送了兩杯茶。
"鄭公,今日前來,有什麼事情嗎?"秦睿也知道鄭和封侯的事情,他也想去拜訪鄭和,表示一下祝賀,奈何鄭和大部分時間在宮裡,秦睿還要去皇莊處理後續的事情。
"就是想問問你,**侯這個爵位,我該不該接?"鄭和也沒拐彎抹角,直接說明了來意。
其實鄭和心裡很想接受這個爵位,雖然不是世襲,每代都要降爵,但後代有爵位和沒爵位肯定不一樣。現在文官群情激憤,拿著《大明律》、《大誥》來攻擊鄭和,鄭和在他們眼裡,成了趙高、張讓之流。
"接,為什麼不接,這份榮譽是鄭公應得的,不要聽那些御史整天瞎嗶嗶。鄭公有功於社稷、有功於萬民,這個爵位受之無愧,五年之後,鄭公必然是萬家生佛之人。"在秦睿的眼裡,文人的德行就是這樣,除了會子曰詩云,幹啥正經事也不行。
這時代的文人,特點就是自己不幹也就罷了,別人幹了,不管成與不成,就開始找各種藉口攻擊別人。
《大明律》、《大誥》在文官的眼裡,就是廁所裡的紙,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用;不需要的時候,就全當沒看見。
聽了秦睿的分析,鄭和不禁莞爾。
"陛下準備明年重啟下西洋,不知道你對此有什麼看法?"鄭和又開口問道。
"鄭公,說實話,我對陛下這種厚往**的做法,是持保留意見的。"秦睿來自後世,在網路上看到過許多關於明朝朝貢體系的評價。
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貶褒不一。作為秦睿自己,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為這種做法會惡化朝廷的財政,朝廷只能向底層百姓增加賦稅和徭役,得不償失。但下西洋也有積極的一面,那就是探明瞭航路,為大明後期海外貿易的繁盛,奠定了基礎。
秦睿只反對厚往**而已,並沒有反對下西洋,這點鄭和自然能聽出來,不禁皺了皺眉,問道,"那你覺得什麼方式,最為合適?"
"貿易啊!就像我們去美洲大陸做的事情一樣,將那些藩國的錢掙來,養活大明的百姓,這才是正道,只有這樣才能細水長流。"秦睿喝了一口茶,笑著說道。
"貿易?"鄭和聽了之後,凝神思索了一下,問道,"但這樣會不會讓藩國離心離德?"
"離心離德?鄭公,他們可曾與我們同心同德過?難道就因為他們過來,給陛下進獻點土特產,磕個頭,大明就要養活他們?這是什麼道理?"秦睿苦笑道。
中央之國,統攝八方,是大明上下對自己的定位。站在歷史角度上說,大明無疑是地球上最大、最富有的國家,但這個富有是要打引號的。
底層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天天苦哈哈的,從明朝建立至今不過五十年,有記載的農民起義就有40多起,佔山為王、抗租抗捐的記錄更是枚不勝舉。
沒事誰起義?難道就是為了當皇帝?只有活不下去的人才會拼命!
所謂天朝威儀,在秦睿眼中就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