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兄弟,你也參加本次科舉了?怎麼考試的時候,沒有看到你的身影啊?”于謙看到秦睿後,一臉詫異的說道。

“我哪有這本事啊,今天我是陪我岳父大人來看榜的,他和於兄是同科。”秦睿用手指了指,仍在激動顧嘉。

“令岳父也高中了?”于謙驚喜的問道,他和秦睿還真是有緣啊。

參加科考前,酒樓裡無意認識了秦睿,以兄弟相稱;科考後,又和秦睿的岳父是同科進士,以年兄年弟相稱,哈哈,真是有意思。

“於兄,這位是家嶽,顧嘉顧先生。”秦睿帶著于謙,來到顧嘉面前,給兩位相互介紹起來,“岳父,這是于謙於先生,於兄高中第十二名!”

“顧年兄,失敬失敬!”于謙雙手抱拳,施了一禮。

“於年弟,客氣客氣!”顧嘉也趕緊還了一禮。

以後,這都是資源!同年參加科考並榜上有名的人,稱之為同年,之後走上仕途,大家可以相互提攜,相互幫助,是朋黨的一種重要關係,不亞於同鄉。

三人又寒暄了一會兒,秦睿邀請于謙一起去慶祝,結果於謙早就有約,也就分開了。

回到秦府時,顧嘉已經平復了剛才激動的心情。

但這會兒輪到顧青雲高興了,張燈結綵是必須的,大操大辦也是必須的!畢竟只要會試上榜,不管殿試如何,至少也能得個同進士出身。自己父親多年來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當閨女的自然替他高興。

不過大操大辦的提議,被顧嘉阻止了,要辦也要等到殿試之後。

秦睿對此倒是覺得無所謂,不辦就不辦,大吃一頓總是要的,於是全府上下開始準備了起來。

同一天,也是朝廷發俸祿的日子,所有官員都收到了一張存取憑證,戶部度支部內吵吵嚷嚷。度支部,負責考核校準錢糧數目,管理賞賜的錢糧數目以及百官待遇俸祿。

“各位大人,自今年起,除去八月折布,九月折鹽,十一月折麥,所有月份的俸祿,都發寶鈔,根據祿米行價折算成寶鈔,隨行就市。各位大人,可以帶著這張存取憑證和自己的印章,自行到長安街上的白水閣提取,具體地址在存取憑證的後面。”度支部主官拿起一張存取憑證,指了指後面。

所謂折麥、折布、折鹽,是根據俸祿直接發實物。打個比方,正一品月奉祿米八十七石,這其中有本色奉有二十七石,折色奉六十石,二十七石祿米是不能更改的,剩下的六十石,到了八月就改成發棉布了。

“以前不是半米半鈔嗎?這怎麼不發米,全改成發寶鈔了?”一名官員在下面問道。

永樂年間,官員發俸祿都是寶鈔、祿米混合,品級不同,比例不同:永樂九年,一品到四品是半米半鈔,五品是六分米四分鈔,六品是七分米三分鈔,七品到九品是八分米二分鈔。

“各位大人,這也是陛下的旨意,更何況現在寶鈔買米,幣值很穩定,大家放心。”度支部的主官拱著手,向面前的諸位大佬作揖,不敢得罪啊。

“這都叫什麼事啊?發個俸祿還得自己去折騰!”官員開始抱怨起來。

“走吧,走吧,反正發寶鈔和發祿米都一個熊樣!”另外一個說道。

“這白水閣是幹嘛的?是個商號嗎?怎麼會跟戶部有牽扯,這其中莫不是有什麼腌臢的勾當?”一個質疑的聲音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