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的人工智慧實驗室透過大資料分析,把很多電影的劇情分解成小橋段,然後把橋段編上序號。

假如使用者想在動作電影裡來一場追逐戲,那“書生”會告訴他,追逐戲一共有57種不同的橋段可供選擇。

A橋段最近3年被用了13次,B橋段用了3次,C橋段更適合青年人的口味,D橋段家庭主婦更喜歡。

這樣一來,花點心思就可以輕鬆寫出一部電影。

同理,、作詩之類的,它都能參與。

不會寫打鬥場面,系統自動生成,

不知道男女情話,無數橋段可供選擇,

……

“書生”剛開始推出的時候,影響力並不大。

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又是一個“圍棋”智慧,雖然看似很轟動,離普通人的生活有點遠。

一箇中學語文老師劉圓最先發現其中奧妙。

他是一個詩詞愛好者,天賦不高,既沒名氣,也沒才氣。

平時偶爾寫寫詩,聊以**。

當然,大多內容拿不出手。

甚至連押韻都達不到。

外行人一看,就知道水平很一般。

劉老師自己雖然幻想過寫出流傳千古的大作,卻也自家人知自家事。

對此並沒有太多不甘。

愛好嘛,本來就是自娛自樂的事。

沒想到,不經意間接觸“書生”智慧,彷彿開啟了新天地。

“書生”錄入了唐詩、宋詞的關鍵字詞,計算出詞彙出現的頻率。

比如“愁”,“江南”這類詞彙,在詞牌“憶江南”下出現的機率最高。

根據詞牌名和劉老師編寫的內容,人工智慧推薦關鍵字替換,幫助糾正平仄音,自動生成詩詞……

劉老師一頓操作,頓時震驚了。

平時面目可憎的作品,經過ai雕琢,一下子變得清新可人。

雖然談不上名家精品,卻也能稱得上是“作品”了。

寥寥數語的改變,帶來的卻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劉老師把自己十多年積累的詩詞拿出來,用ai修改了一遍,整理好之後,找到出版社的朋友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