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狂風暴雨(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有自詡精英人士的某大V拿出科學研究,闡述精英注重效率,而普通人注重公平。
“讓受試者玩個遊戲,在兩個選擇中決策:類似分100元,A選項一人拿90元,一人拿10元;B選項兩人各拿5元。
“結果越是精英人物——比如耶魯法學院的學生——越傾向於選擇第一種,而普通人則更願意選第二種。
“藉此把關煌罵了一遍,
什麼屌絲暴富,受原生家庭影響,
什麼德不配位,遇到困難就現出原形。”
……
總之是,幕後黑手夾雜網路暴力,意圖潑髒水,打擊關煌及超人的形象。
從而在根本上消解超人的優勢地位。
然而,這只是普通網民的看法。
在小眾圈子,尤其是創業圈子,不少人對於關煌的堅持還是心生敬佩的。
在這個巨頭壟斷的時代,BAT這三家,公司就像天上的神仙,它們看著地下的英雄爭鬥,然後又主導了它們的命運。
這一切都沒什麼錯。
它們像十九世紀的工業巨頭,或者像希臘神話中挑撥地上戰爭並主導這些戰爭的諸神。
唯一錯的只有“自己是棋子”!
……
受此風波影響,快的打車和嘀嘀出行市場佔有率大幅度提升,從之前的20%左右,翻了一半,達到30%!
可以說,危機已經迫在眉睫。
這個時候,所有的壓力都傳到在關煌那裡。
究竟是堅持到底,還是改弦易轍?
會員經濟VS補貼大戰。
誰才是最後的王者?
說實話,只要關煌願意低頭,勝算還是很大。
超人的先發優勢在這裡,不管是外賣還是出行,佔據著絕對的壟斷地位。
只要錢到位,燒起來,問題不大。
然而,關鍵就在這裡。
想強迫一個創始人改變想法,甚至比毀了他更難。
1月10日,處於風暴中心的關煌第一次出面回覆,
“這件事對我觸動非常大。我意識到,圍繞超人這場輿論風暴,本質上其實是傳統思維與下一代網際網路生態思維的衝撞;是專業分工模式與網際網路生態模式誰才能代表商業未來的趨勢之爭。
“具體而言,前者本質上是透過規模經濟,燒錢補貼,而不是顛覆式創新來做大做強自身,然後以市場領先者甚至是壟斷者的身份去追逐企業利潤最大化。
“而網際網路生態模式,是在打通價值鏈後透過價值重構、價值共享來做強做大自身,目的是創造全新價值、實現使用者價值最大化。”
因為話語太過專業,導致傳播效果受到影響,甚至很多人覺得關煌是在故弄玄虛,玩弄概念。
即使是業內人士,也對此頗有爭議。
可以說,公關不算成功。
但是,不管怎麼樣,圍繞著“超人”“燒錢”“競爭”的輿論,已經開始蔓延,向普通人擴散。
如果用一句專業術語來說,就是“破圈”了,五強爭霸不再是圈內人自己玩了,有了更大範圍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