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嚴令諸部人馬不得舉火,也不得打擾居民,在行軍的時候也不能高聲喧譁,身上能夠發出響聲的東西一律摘下來,全軍保持靜默狀態。

姜維雖然沒有打過多少的仗,戰鬥經驗並不是很豐富,但是治軍很是嚴謹,絲毫不亞於久經沙場的老將,隊伍行進的時候行列齊整,井然有序。

整整五千人的人馬,在行軍的時候除了聽到一些沙沙的腳步聲之外,幾乎是聽不到其他的嘈雜聲音。

等到姜維他們趕到約定好的渡口背後十多里的地方時,見到有一處密林,雖然地勢並不太高,但是地形起伏變化十分之大,算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隱蔽地點。

姜維原本還有些發愁,他這五千精兵應該隱藏在哪裡,看到這一處的地形十分適合軍隊的隱藏,頓時大喜。

原本還以為太近的地方,並沒有適合軍隊隱藏的地點,地形是個一覽無餘的平地,不能進行襲擊。

因為在那樣的環境之下,他們很難隱蔽,只怕是和東吳甲士面面相覷。

姜維還以為只能是向後撤一些距離進行隱蔽,但是沒有想到這裡竟然有著一個這麼合適的地點,簡直就是上天都在幫助他們。

姜維他們五千人馬是迅速進入了密林之中,這兒的林木繁茂,丘陵起伏,別說是隱藏他們這五千人了,就是藏個上萬人也綽綽有餘。姜維當即下令各部人馬立刻分散隱蔽,就地休息,等待著主力部隊先行渡江。

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靜靜的等待著機會。

……

天色微明之際,曹叡他率領的大軍在東關好好休息了一個晚上,次日的時候就已經抵達了長江渡口邊。

曹叡為了攻打東吳而新建的水師部隊也已經開到了長江邊上,只見在長江南岸上,有著不少的樓層正在那裡巡遊,這是東吳的部隊,對著曹魏的水師部隊虎視眈眈。

但是曹叡他在長江岸邊立起了一排排的投石機,搞的那些東吳的水師部隊也不敢太過靠近他們。

雙方似乎就這麼暫時僵持住了。

但是很快,曹叡他們那邊就先等不及了,率先打破了僵局。

真正的戰場,永遠都是危機四伏,計劃不一定能夠跟得上變化,哪怕是十分完美的作戰計劃,等真正到達了戰場之上,多多少少都會是有一些偏差。

所謂的名將,他們都不是一個完美計劃的制定者,他們最大的能力,就是臨時制定決策,根據戰場上的形勢變化而做出最佳的調整。

曹叡他們並沒有制定什麼非常完美的計劃,直接對著長江南岸的東吳部隊展開了進攻。

只見他們的水師部隊,劈波斬浪,盪開那波光粼粼的長江之水,浩浩蕩蕩的向著南方壓去。

只見這些東吳的水師部隊,第一時間對魏軍展開了反擊,不過現在已經侷限於一些水師部隊的交戰。

當雙方的水是部隊糾結在一起的時候,張遼則是讓大部隊在另一邊搭建浮橋,準備渡過長江。

而此時在長江南岸的一處高地之中,隱隱約約的可以看到一些吳軍的營帳,這些營帳全部隱匿在密林之中,如果不仔細的分辨,還真的看不出什麼端倪。

只見這隱蔽在這裡的東吳甲士,迅速開始了集結,刀槍在初升的朝陽之下熠熠生輝,反射著些許的光線。

東吳的大軍已經在開始集結,就準備趁著魏軍渡江渡到一半的時候,突然襲擊他們。

而姜維隱蔽的工作做得十分之好,他撒出去的一些斥候已經發現了這些東吳甲士。

他率領的那五千精兵就在東吳軍隊身後不遠處的地方,沒有引起東吳甲士的察覺。

這一場戰鬥,魏軍已經搶到了先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魏軍必定會大獲全勝。

姜維率領的五千精兵,就像是密林之中最好的獵手,靜心等待著。

魏軍主力搭建浮橋的速度很快,總共是五條浮橋齊頭並進,在一些小船的幫助之下迅速搭建。

五條浮橋很快就搭建完畢,只見魏軍開始渡河。

因為浮橋的狹窄,這早早趕過去的魏軍士卒都是張遼精心挑選的,個個身強力壯,至少都能以一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