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牛金率軍來援之後,蜀軍方面就一直避而不戰,一直在拖延著魏軍,試圖消耗他們的力量。

在趙雲看來,明月峽棧道本就不適合大規模作戰,在這種情況下最合適的辦法就是拖。

如今魏軍方面有著一萬人馬,每日的糧草消耗都不是一筆小數目,而魏軍卻也要從關中之地運糧過來。

鄧艾的這一萬人馬對於魏軍來說完全就是一個負擔,運輸糧草的壓力十分之大。

如果不是曹叡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曹真可能都要砍個人來洩洩憤了。

而諸葛亮率領的蜀軍大本營就在身後的劍閣,距離此處並不是很遠,運輸糧草的壓力遠遠小於魏軍。

所以趙雲選擇了拖,拖到魏軍實在支撐不下去,自行退兵。

趙雲估算魏軍頂多支撐到冬季,屆時就有可能率軍撤退。

就算他們頂著寒冬臘月的壓力,可在明月峽一直無法取得進展,明年春天也必須撤退。

這一場戰鬥必然是蜀軍勝利,魏軍此次的軍事行動完全就是毫無意義。

……

另一邊的鄧艾正率領自己的親兵,正在觀察著周圍的地形地勢。

魏軍把持著明月橋站到一端的路口,意味著蜀軍此前完全是從一條小路透過此地。

鄧艾他準備試試看能不能偷渡到對面去,有來有往這才是真正的戰爭。

陛下如此信任於他,他雖然心理上不怎麼願意幹,但要是連嘗試一番都沒有嘗試實在是說不過去。

那條小路並不難找,他們很快便找到了,可以通往明月峽棧道的另一端。

就是這路,幾近就是在懸崖峭壁之上,可以攀爬的地方少得可憐,難以想象那些蜀軍是如何透過的。

“將軍,此路如何通行?”石苞面帶難色,這簡直根本就不是人走的路,光是看著底下,就令人發抖。

鄧艾卻不以為然,“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不就是我等應該做的嗎?”

在他看來,這路還是能走的,不過這對於他而言,對於那些魏軍士卒可不好說。

“將軍,不如先將此路修繕一番?”石苞試探性地建議道。

“不可。”鄧艾果斷拒絕了石苞的建議,繼續說道:“兵法有云,攻敵須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石苞頓時傻了眼,難道將軍真的要帶他們從這條路渡過明月峽嗎?

“將軍,還請三思,那蜀軍本就是山民,對於此路自為擅長,可我軍將士皆為北方漢子,恐難以渡過。”石苞沉聲說道,他並不認同鄧艾的想法。

石苞認為與其如此冒險,還不如堂堂正正地正面打上一場。

雖然說正面強攻是下策中的下策,但也比去嘗試這種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好。

如此陡峭的山路,魏軍透過此地不知要死傷多少兄弟。

鄧艾目光落在了石苞的身上,“兵者,詭道也。”

“將軍……”石苞見鄧艾堅持,還要再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