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是葭萌縣,劉備將此地更名為漢壽縣,這時漢壽縣夾在明月峽與劍門關之間。

漢壽縣內還有一處關卡,便是葭萌關,也是魏軍需要攻克的第一個地方。

在鄧艾偷襲趙雲等人率領的軍隊之後,趙雲和王平便率軍退回了葭萌關。

諸葛亮也派了不少民夫前去修築防線,短短十幾裡地,在這個冬天拔地而起數十座蜀軍防禦營寨。

這些營寨都像是一顆顆釘子一般,星羅密佈,互為掎角,魏軍想要進攻的難度十分之大。

葭萌關還不過只是第一處關隘罷了,後面還有更為宏偉的劍門關。

劍門關在海內文明的歷史之上,就從來沒有被正面強攻下來過。

劍門關是為諸葛亮主持修建,大劍山至小劍山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十分重要。

諸葛亮便在此地鑿石架空為飛樑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謂之劍門關,成為入蜀的最後一道屏障。

曹叡並沒有太過深入,而張郃和夏侯霸的先鋒部隊已經抵達葭萌之外,開始拔除外圍的小營寨。

有著張郃的率領,魏軍要拔除這些小型營寨還算是比較簡單的。

除了張郃的將星之力之外,魏軍這次征伐蜀漢可是做出了充足的準備,投石車不適合推進來,需要現場修建,但箭枝可是充備得很。

在魏軍的強力壓制下,這些蜀軍營寨也只能是拖延一些時間。

整個漢壽縣內的蜀軍兵馬並不多,林林總總加起來也就三萬左右的人數。

張郃和夏侯霸則是一個營寨一個營寨地拔除,雖然需要消耗不少的時間,但這樣可以降低不少的魏軍傷亡。

特別是張郃親率的大戟士,都是跟隨他一起出生入死,衝鋒陷陣的悍勇之士,在這次的戰鬥之中表現得異常耀眼。

大戟士算是衛軍之中少有能夠適應山地作戰的甲士了,其他的部隊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不適應。

而蜀軍則習慣於翻山越嶺,就算沒有無當飛軍那麼矯健,也比魏軍好了不少,這就是他們的優勢。

葭萌關的地勢較高,並不是能輕鬆攻克的地方,魏軍也就拿蜀軍外營寨先練練手。

魏軍都是鋪天蓋地的火力壓制,蜀軍營寨也只能是節節敗退,一點一點地被魏軍拔除。

其他的蜀軍不是沒有想過互相救援,但曹嬰親率部分虎豹騎跟在張郃等人身邊,就等著他們走出防禦工事呢。

在葭萌關的趙雲迅速向諸葛亮稟報前線戰況,在魏軍來勢洶洶的情況之下,葭萌關有很大的可能堅守不住,讓他早做準備。

葭萌關受限於地勢的原因,三萬左右的兵士便已經足矣,派更多的兵士過去也沒有太大的改變。

諸葛亮則是在後方對劍門關進行修繕,加高加固,堅壁清野,順便派人去江東求援。

還有劍門關一旁的來蘇小徑,諸葛亮派遣鄧芝率領五千兵馬駐紮,就只有一個目標,守住這裡。

來蘇小徑是唯一一個可以繞到劍門關身後的小道,北宋滅後蜀之戰就是憑藉這裡成功前後夾擊劍門關,從而攻滅後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