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不管呂蒙的阻止,執意為他駕車,拿著馬鞭,站在了屬於車伕的位置上。

在曹叡剛剛登基稱帝的時候,他便聯合蜀漢準備一同北伐,就是想要趁曹魏新君不穩,從曹魏的身上撕下血肉。

他和蜀漢之間甚至於理想藍圖都規劃好了,免得在擊潰曹魏之後在地盤劃分上引起糾紛。

到了那時候他也能夠順理成章地登基稱帝,成為真正的一國之主。

再對蜀漢徐徐圖之,以求一統天下。

理想確實很美好,但是現實往往都是骨感的,別說是咬下一塊肉來了,那曹魏根本就是寸土未失。

原本孫權對曹叡是十分輕視的,在他看來曹叡不過就是一個毛頭小子,曹丕在位的時候更是不受重視。

並且曹丕留下的四位託孤大臣不是文弱書生就是皇親國戚,陳群等人肯定會為了爭權奪利而大打出手。

但是很可惜,你以為的未必就是你以為的。

別說爭權奪利了,曹叡直接祭出太后鎮守京都,親征長安,更是不將他孫權放在眼裡。

之後就是蜀漢、江東聯合的北伐大軍紛紛受挫,北方的遊牧民族鮮卑如今也是被打壓得幾近亡族滅種。

如今的曹魏就像是一座大山壓在他的身上喘不過氣來。

孫權十分清楚,自己雖然和曹魏簽訂了友好條約,開放互市,看著一番興興向榮的樣子。

但是這紙盟約隨時都有可能被撕毀,孫權想著與其等到曹魏主動撕毀,不如自己現在就主動出擊。

這樣起碼主動權還能夠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緩解身上的重壓。

戰馬的事情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案,他也已經派出使臣部隊,準備悄悄前往高句麗,與那些扶余人合作。

因為此戰對於江東來說事關重要,加上魏軍統領是為古之召虎張遼張文遠。

他怕了。

是的,孫權承認自己的內心有些害怕,所以將江東的指揮大權暫時交給了呂蒙。

在呂蒙接過那柄象徵吳王權勢的寶劍之後,孫權還是有些擔心下面的人對他不服氣。

就比如如今鎮守在濡須口的甘寧,甘寧此人雖勇猛異常,性格卻桀驁不馴、暴躁嗜殺,他搶過財、殺過人、造過反、違過喏、抗過命。

他的性格曾經一度惹得孫權和呂蒙想要殺死他,當年甘寧因為廚房中一小童做錯了事,想要將其殺死。

小童惶恐之下,逃到呂蒙家裡避難。後來甘寧帶上些許禮物去拜訪呂蒙府邸,並且在呂蒙母親面前承諾下將小童帶回去之後,絕對不會將其殺死。

可是哪知剛回去之後,甘寧就將小童捆綁在桑樹之下,親自挽弓將其射殺,可憐得完整肉身都沒有留下。

因為江東奉行的是私兵制度,呂蒙聽說這事之後,憤怒得想要召集兵馬將甘寧斬殺。

雙方的衝突瞬間引發,後來是呂蒙母親光著腳出來勸解道,雙方這才息事寧人。

要不是甘寧是江東極為難得的鬥將,他未必能夠活到現在。

是以,孫權不顧呂蒙以及周圍臣子的勸阻,親自為呂蒙駕車,以示此戰呂蒙擁有的威勢。

車架之上的孫權感覺還是有些不對,畢竟這可是關係到江東的未來走向,此戰只許勝,不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