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軍形成完整的防禦陣形,吳軍就必須要硬啃,還不一定能夠拿下。

呂蒙果斷下令,身後的鼓聲有所變化,這是在催促著左右兩路的全琮和甘寧加快速度進攻魏軍。

江東全面出擊。

“伯約。”

“末將在。”

“命你領千騎陷陣營以及其他騎兵部隊,尋個江東要害之地衝殺出去,在外為我等掠陣。”張遼將一份軍令遞給了他。

姜維當即領命,“喏。”

因為張遼都督的地區是揚州地區,騎兵不多,可耐不住曹魏身居北方,不缺騎兵,就是他麾下都養著萬騎。

其中一千是張遼親自統率的陷陣營,其他九千不過是普通騎兵。

姜維迅速接過張遼的軍令,畢竟騎兵最主要的就是要能夠動起來,不能被江東所包圍。

在姜維的率領之下,千騎陷陣營在其身後,猶如一柄尖刀一般徑直插入江東包圍圈的一個薄弱點。

呂蒙立即下令潘璋帶領著江東最近組建的騎兵前去迎敵,不求擊敗魏軍騎兵部隊,能夠擋住他們一時半刻就好。

自己則是繼續指揮著軍隊,協同甘寧、全琮部,繼續圍攻被他們三面包圍的魏軍。

事實上,在長期的戰鬥中,江東還是摸索出了一些對付魏軍騎兵的辦法,那就是用長槍結陣的方式來遏制騎兵的衝擊。

長槍結陣之後,整個步兵方陣猶如槍林,密密麻麻,如果魏軍騎兵發動衝擊,要麼就是衝破江東軍步卒組成的槍林,要麼被無數長槍洞穿致死。

這是目前對付騎兵最為有效,最為靈活的辦法。

最主要的一點是長槍陣可以不受地形干擾,人數多少都可以結陣,只是防禦力有所不同而已。

看到向著他這個方向衝殺而來的魏軍騎兵,丁奉第一時間讓周圍的江東士卒停下進攻的步伐,迅速結陣。

此次圍剿張遼的兵馬都是江東軍中的精銳老卒,戰鬥經驗十分豐富,聽到丁奉的指令之後,條件反射般地和周圍同袍互相靠攏。

由於要阻止魏軍突圍,所以他們排成了一排,與以往的方陣有所不同。

江東士卒就像是個波浪一般組成了五層,前面四層都比較纖細,是由長槍兵和刀盾兵組成的防線。

在長槍兵的間隙間, 是由刀盾兵來防護的,保護長槍兵不會受到魏軍弓箭的襲殺。

最後面的就是江東弓箭手,弓箭手的輸出不低,卻是最脆弱的一個兵種,一旦喪失保護還被人近身了,往往只有被人蹂躪的份。

當然長槍方陣的主要用途就是防備騎兵的攻擊,反擊主要就是靠弓箭手的箭矢。

但是長槍陣的靈活性不高,追是完全追不上騎兵的。

不過長槍方陣的出現還是能夠有效地扼制騎兵的衝擊力,不再是肆無忌憚地橫衝直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