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殿內殿,門邊上都有內侍和武衛營甲士無聲侍立,陽光照射在那漆黑的面甲上,塵糜在光束之中浮動。

如此酷熱的天氣卻是讓人難耐,可他們依舊如同雕塑一般一動不動。

小內侍提著燈籠,玄色冕服的少年帝王正在細心觀看著面前一張整個海內大地的堪輿圖,大型山川、河流都在上面標註得清清楚楚。

這份堪輿圖是用數十張大紙拼湊,曹叡對比著後世推測的三國地圖描繪出來的。

不過與歷史上較為穩定的疆域有所不同,曹魏的疆域還將遼東半島、朝鮮半島以及漢中郡收入囊中。

移民北方的舉措也在緩慢開展著,不過現在大多都還是一些世家分支前往。

更多的平頭百姓在生活還過得下去的時候,是不會放棄自己那賴以生存的一畝三分地。

對此,曹叡也就只能是讓官吏們繼續開展移民的思想工作,政府出資一部分。

曹叡現在的錢糧也不多,他老爹也已經是盡力了。

魏文帝曹丕葬首陽陵,首陽陵構造極為簡單,依山為體,不封不樹,不與妻妾合葬,也不建陵寢園地,神道等,地表沒有任何痕跡。

陵中建築毫不侈華,隨葬品以瓦為主,雖說主要避免的是被後人刨墳,但是窮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曹叡一邊看著堪輿圖,一邊聽著一旁的戲志才稟報一些資訊。

“陛下,太常羊耽上奏,洛陽宗廟已經建成,神主尚在鄴廟,如今也該是去迎神主歸位。”

曹叡不假思索地說道:“那就讓他去鄴城,持節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神主於鄴,奉安神主於廟。”

“喏。”戲志才開始洋洋灑灑地起旨詔書。

曹叡的眼神一直盯著堪輿圖上揚州廬江郡的地界,“志才。張文遠如今已經到哪了?”

“估摸著應該快到掛車、夾石一帶了。”戲志才在心中估算了一番說道。

曹叡輕輕頷首,他已經提醒過張遼,想來對於江東方面也是有所防備。

掛車、夾石一帶旁邊就是大別山,又背靠巢湖,是一段極為兇險的路途,那江東大機率在此一帶設伏。

自從曹叡設立四大都督區之後,主要的兵力就是放在了雍涼都督區、揚州都督區。

曹魏在江北一線也是布有重兵,對孫權來說,曹魏的此番安排以及快要將他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孫權這邊為了防備曹魏進攻,就在濡須口建塢設立水寨。濡須口在今在濡須山和七寶山兩山之間,形勢險要,為巢湖的出口。

這廬江郡位於長江之北,是為江東防備曹魏的第一道防線也是進攻的橋頭堡。

如今負責廬江郡前線防備的是江東甘寧與朱桓,守衛在這濡須口。

此次江東將鄱陽太守周魴丟擲來當誘餌,請求曹魏揚州都督張遼派兵接應。

江東想要的無非就是減輕一些曹魏壓在江東上的壓力。

周魴更是一連七封親筆信遞交給了張遼,不但句句發自肺腑,情真意切、聲情並茂。

他還將江東部分駐防的資訊都透露給了張遼,以求博取其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