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屯田日久(第1/2頁)
章節報錯
“京察大計,乃是國之大事,你身為司空,此次京察,也需上心。”曹叡淡淡地說道。
陳群明白了,曹叡也要他參與進去,但是又不以他為主導。
京察是什麼,誰都能看明白,說得好聽一點,叫整飭吏治,安定朝堂,罷黜宵小之輩。
實際上就是曹叡用來清除異己的一把刀,一把尖刀。
京察不會直接影響官場政治的頭部力量,可是鈍刀割肉也疼啊。
陛下就是想要到時候我跟著一起捱罵,KPI制度害人不淺。
這京察一搞下去,基本是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到時候一些空額出來,之前科舉的那些士子幾個月的時間也將官場流程學了個七七八八,剛好頂上去。
雖然那批士子之中質量更佳的都是世家子弟,但是寒門也佔據了一定的比例。
此前寒門子弟是需要依附於世家之下才能求得那麼一兩個機會,但是現在科舉而來的二十個寒門士子可就沒有這層關係。
在這滿朝之中,顯而易見他們都會是天子門生,曹叡這是一點一點將寒門士子的新鮮血液注入到朝堂之中。
如今天子更是將京察流程安排得妥妥當當,他們想要從中操作一二卻是不易。
京察是由吏部考功司郎官進行初考,在都察院的監督之下,給出初評。
需要考核的有四個,分別為:守、政、才、年。每格按其成績列為稱職、勤職、不稱職三等,列一等者記名,得有升任外官的優先權。
守,代表操守,分廉、平、貪;政,代表政務,分勤、平、怠;才,分長、平、短;年則指年齡,分青、中、老。
在吏部考功司郎官得出初考結論後,呈交給都察院,進行次考。
次考的過程當中,都察院的官員如果認為初考結論不準,定級不當,有權推翻初考結論,打回吏部。
京察制度的存在,其目的在於獎優懲劣,使各級官員能夠恪盡職守,為帝國統治作出貢獻。
然而正因為涉及了官員的獎懲,在發展的後期就十分容易發生結黨營私等等齷齪之事。
但是曹叡並不擔心會在他的手下發生這種情況,等待時機成熟就把錦衣衛或者東廠查出來。
養肥了不就應該宰了打牙祭嘛。
何況如今的內閣只有票擬權,只對上不對下的建議權。這朝堂之上不就是爭權奪利,內閣的人想要獲得實權無非就是向尚書省等侵佔實權或者向上侵蝕皇帝的權力。
曹叡可是立志於長生不老,豈會將收到手的權力再放出去。
……
洛陽城的大雨越下越急,一隊人馬正從城南方向趕來。
馬蹄踩在低窪的水坑之中,濺起點點泥痕,為首之人僅僅穿著一身蓑衣。
此人已是三四十的年紀,看著氣質不凡但穿著卻是十分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