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鍾繇一聲“考試正式開始”,一身白衣的戲志才這才看起考卷,與其他一拿到試卷便匆匆開始看題計程車子格格不入。

顯然他對於這科舉考試信心十足,榜首狀元的位置已經被他視為囊中之物。

此戲志才並非當年那位在曹操手下效力的那位。他們只是單純的剛好姓和字一樣,好在至少有個名是不一樣的。

剛剛問徐邈科舉考試能不能提前交卷的正是他,在他看來這科舉考試的第一場經義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

然後戲志才做著做著就發現這問題逐漸不對起來,再抬頭看看其他計程車子,有些頭上都已經開始在冒冷汗了。

戲志才原本穩操勝券的內心漸漸地有些不淡定了。

將目光繼續放在眼前的考卷上,看向下一篇文章和問題。

【該文章第十三段落的“晚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戲志才頓時傻了眼,不是說考經義嗎?怎麼跑來問這個晚安到底表達了什麼意思。

戲志才反覆在心中將這篇短小的文章通讀一遍,推敲了許久,這才在考卷上進行答題。

“晚安”中“晚”字點明瞭時間,令人聯想到天色已黑,象徵著當時的社會處於黑暗動盪的環境……

戲志才十分不滿意自己答題速度,可是與周圍那些士子一比較,顯得快上了許多。

考官在經過戲志才身邊的時候,對其倒是高看了一眼。

考官在這場中來回踱步巡視,考卷上的題目什麼的都看了個七七八八。他發現自己能夠答出來一些,但是後面那些高難度問題,他也答不出來。

當年學的那些東西,都不知道忘給誰了。

鬼知道這出題之人是怎麼想的,他們上學的時候做過些許經義題目,但從未見過如此刁鑽的。可是現在這出的這種題目,還真是小刀捅屁股,給他開眼了。

戲志才現在心裡也沒有了底,不知道自己寫的那些對不對。在彷徨與忐忑之中迎來了第二場明算的考試。

此時還是三國時期,並不像是明清一般對於算術不怎麼重視。

這個時代計程車子對於這些知識多多少少都有些涉獵,就像是一個算學名著也是就在那段黑暗動盪的年代誕生的。

時間就在他們不經意間緩緩流逝,已經來到了最後一場科考,策問。

此時參與科舉的人數少了不少,有些是作弊或者違規操作被請出考場,而有的就是自己放棄了。

一些士子心性不行,遇到這種困難的題目更是沒有什麼準備,心中惴惴不安。

但是又賤,考完試之後不顧內侍們的三令五申不要對答案,非要和內侍們反過來,去和那些士子對答案。

這不是賤又是什麼?對完答案後,發現自己與大部分人都不一樣,瞬間完蛋。

不少人直接崩潰,選擇主動退出科舉考試。

……

戲志才在看見策問考卷的時候,只有一個主題:“強國”。

只見他微微一笑,別的不擅長,但是這個可是他的拿手好戲。自信地提起筆,工整地寫下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