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淵在徵集遼東襄平城內最後的一些士卒之後還沒走遠,就接到了前線軍報。

盧龍道的起點盧龍塞已經是失守了,魏軍大軍正在沿著當年魏武大帝征討烏桓的路線進軍。

就連負責鎮守盧龍塞的大將軍卑衍也已經是被魏軍俘虜,他好不容易徵集起來的大軍就這麼全軍覆沒了。

曹魏大軍出盧龍口往北,經白檀,過凡城,歷平岡,折向東,沿榆水,向遼東趕來。

現在公孫淵停在了遼隧,他帶來的兩千軍士加上原本屯駐在此的楊祚部,攏共也不過才五千部隊。

就這五千部隊根本就不是魏軍的對手,但是公孫淵卻是不想投降認輸。

公孫淵一咬牙,在遼隧來了個黃袍加身,登基稱帝,拜楊祚為大將軍,屯駐遼隧,抵禦曹魏大軍進入遼東境內。

然後這個傢伙轉身就跑路了,遣使持符節,授予三韓印綬,美其名曰天子南狩,準備跑到三韓之地避難。

古代朝鮮半島的北部就是漢四郡,受中原統治,而南部有三個小部族,它們是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

三韓國力微小,只能是在各大勢力之間苟延殘喘,無論是公孫淵還是高句麗都能隨便欺凌他們。

這些三韓也就是後世之中偷國的祖宗,可惜三韓的那些不肖子孫根本就不認他們是祖宗。

反而是故意將高句麗與高麗的概念混淆,自認為是三韓死敵高句麗的後代。

也不知道這些三韓之人知道後會不會氣得從棺材板裡出來,自己那麼努力地將國祚延綿下去,然後後世子孫都直接拋棄了他們。

在盧龍失守之後,遼東根本就是無力阻擋曹魏大軍,在公孫淵腳底抹油準備開溜到三韓之後。

他剛剛任命的大將軍楊祚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客氣,轉頭便投降了曹嬰,將進入遼東的大門敞開。

江湖不僅僅是打打殺殺,更多的是人情世故,楊祚不想為公孫淵赴死,那就只能是請他去死了。

反正是你公孫淵先不仁,拋棄我等兄弟,那到時候就不要怪兄弟們不義。

曹嬰親率近萬虎豹騎大軍飛奔直追,公孫淵就在前面瘋狂逃竄,一時間曹嬰帶領的虎豹騎都追不上。

其實是曹嬰故意在放水,讓公孫淵逃去三韓,這樣就有藉口進入三韓之地,將其收入曹魏的統治範圍。

曹叡的戰略意圖已經全部都授予了曹嬰,雖說曹嬰很有自己的想法,在軍事上會擅自主張,可是對於曹叡的戰略必然是會執行到位的。

如今鮮卑大部即將覆滅,草原之上又將陷入一片大亂,曹魏北疆至少能安穩一段時間來發展自身實力。

但是曹叡此次大舉北征的意圖並不僅僅侷限於此。

華夏有句老話,叫做來都來了,也不差這一點了。他想要將三韓和高句麗一起納入統治範圍。

可惜這高句麗狡猾的很,在面對公孫淵的引誘竟然是斷然拒絕,考慮都不考慮。

王者從來都不會興不義之師,這一次便算是暫時放過高句麗,以待良機。

曹嬰一路追著公孫淵進入了三韓之地,三韓之地其實是想要把公孫淵抓了獻給曹嬰的。

但是曹嬰那是一絲絲的機會都不給他們,披星戴月,連夜出擊。虎豹驍銳被分成三路大軍進攻,不過就是一個日夜的工夫,就將地方政權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