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欲要親征是有自己的考究的,如今有金手指在手,把孫權打成個孫十萬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只要那邊能夠騰出手,全力擊退蜀漢問題就不大了。雍、涼兩州之地,那是絕對不能丟的,必須要把蜀漢釘死在益州。

若是讓蜀漢有了北方馬匹的資源,佔據了關中之地,難保不是又一次的秦出函谷關。

曹叡他已經大致有了一個快速擊破孫權的辦法,他想要的就是在他爺爺修建的銅雀臺的基礎上,擴建一座凌煙閣,在裡面掛上諸多曹魏將領的畫像,人為的創造出一座奇觀。

在北魏時期,就修建有永寧寺,高達百丈。雖然現在的時間上比起北魏早了些許,但是曹魏的手下還有馬鈞這個建築大師在,技術上肯定是不缺的。

而且據曹叡所知,在此方世界還有著將星之類的東西,只要能在這個世界威名遠揚就能將其點亮,獲得一些超強的非凡之力。

將星的力量會賦予武將與其麾下計程車兵們,這就是軍魂。

凡是有軍魂的部隊,戰鬥力那都是槓槓的,打起沒有軍魂的部隊都是摧枯拉朽般。

除此之外,像是什麼文臣謀士之類的也能點亮將星,只是能力多為輔助之類,治國安邦。

而曹魏的建築大師馬鈞也成功的點亮了屬於自己的將星,至於具體能力是什麼,因為曹叡原身沒有過多關注,暫時不清楚。

在曹叡說出自己要親征長安的時候,下面的諸卿似乎都愣住了一下。

很快,各種大臣就出來勸阻曹叡,說什麼龍體為重,不宜親征。

“諸卿,莫要再勸,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今蜀漢與逆賊孫權膽敢犯我邊疆,那就讓他們,有來無回!”曹叡出聲打斷了他們,也確定了這大殿上主戰的主旋律。

這一刻,曹叡完美地展現了身為帝王的威儀。

天子一怒,浮屍百萬。

周圍的那些主戰的臣子聽到曹叡那充滿戰意的話,紛紛感覺激動無比。沒想到,他們並不看好匆匆即位的曹叡,竟胸懷大志。

“傳令,命司馬懿率領的八萬大軍,加快行軍,馳援合肥,務必堅守。命張郃、曹真率領十萬大軍隨朕親征長安,拒敵蜀漢。曹休在洛陽集結三萬兵馬,準備隨時馳援。”

一些臣子想要再勸,卻被曹叡那充滿壓迫感的視線逼退,只能無奈領命,“臣等,願為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諸位放心,朕自有妙計破敵!這大魏的天下,還需諸卿與朕攜手並進。”看著那些憂心忡忡的臣子們,曹叡也只能寬慰他們。

曹叡不得不親征,蜀漢來勢洶洶,長安已經被魏延的子午谷奇兵攻陷,距離洛陽就只剩下了一處潼關。

如果他不前往前線鼓舞人心,戰場一旦輸掉,他就得遷都跑路了,那實在是太憋屈了。

……

在朝會結束之後,曹叡就在思考到底要怎樣才能在後世之中引起考古界的注意。

至於說後世一發掘出來就舉國震動,能引爆全國上下甚至於全世界討論熱潮的文物,這個其實簡單啦,五千年前的東西,這價值自然不用多說。

但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信服度,後世的史學家看見曹叡寫“權率軍而行,至路半,猝。”,也就是孫權行軍到一半的時候,猝死了。

怕不是會直接把史官的屍體從棺材板裡抓出來抓著衣領質問,“你寫的是個什麼鬼東西?”

書寫歷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真假假,曹叡要寫的內容至少要有些是真的,能讓後世的史學家看了之後吵起來的那種。

在合肥擊退孫權的故事,哪還用想?小孩子都知道張遼八百破十萬,威震逍遙津的故事。

雖然這十萬裡面有誇大的嫌疑,且現在的張遼已經病故。但是沒有關係,只需稍作修改,後世相信的人多了,曹叡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原本應該發生於公元214年的戰爭,卻沒有發生,導致張遼的將星有些黯淡,未能被孫權抬著進武廟,曹叡現在給他補上,也算是圓滿了。

而且這種經典以少勝多的戰例,向來能夠引發人們血脈的沸騰。

……

“陛下,毋尚書郎,徐軍師,馬給事中都已經在外等候。”

曹叡在下朝之後,就一直沒有離開九龍殿,正是他讓毋丘儉和徐邈、馬均二人在散朝之後再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