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縣丞敢於上書直接怒斥皇帝,他憤怒欲殺人,因勸諫而更改為賞賜。

他不顧禮法,肆意妄為,他打著真情人性的口號,做著讓自己順心如意的事情,但是他也會因為勸諫將自己坐下來的事情改正,因為有人告訴他,他是皇帝,就要受到常人不能接受的約束。

因為他的一言一行關乎天下。

魏徵輔佐李世民十七年,忤逆了他十七年,但是李世民讓他善始善終,沒有對他受到任何的委屈和失落。

他作為一個皇帝,或許他有諸多問題,但是他能改,會改,這不是一個好皇帝麼?”

“是,魏徵死了之後他才算賬嘛,真是仁君!”

那人仍然是不屑一顧,他說了另一件事實。

“你知道他推翻了魏徵的墳,那你是不是也應該知道他最寬容,最希望的親兒子反叛,是侯君集與杜正倫為其左右,這兩個人全都是魏徵親自推薦之人。

你又知不知道魏徵曾經一度要成為李承乾的老師,卻因為自己愛惜羽毛不肯加入其中,讓李承乾沒有最後被規勸的機會。

他將對李承乾的憤怒發洩到了魏徵的身上,這就是他的衝動,沒有人勸諫,他就是做錯了。

可你又知不知道,就在一年之後,他出徵高句麗雖勝而無功,他再次懷念魏徵,為他所做之事盡全力彌補,甚至自己偷偷的前去祭祀懺悔?

還是那句話,他就是衝動,就是有諸多欲望,有諸多問題,但是他知錯就改!

你說憧憬的隋文帝楊堅,當年因為他人之汙衊,暴殺他大隋名將史萬歲於朝堂,之後為了顧忌面子依舊選擇下詔列出許多罪名。

楊堅乃是明君,他也有一個知曉大義的妻子,也有無數名臣名將,但是他都過不了這一關。

可是李世民可以,當年有人劾奏李靖治軍無方,在襲破頡利可汗牙帳時,一些珍寶文物,都被兵士搶掠一空。

李世民暴怒而懲處李靖,在李靖已經認罪之後許久,李世民查明真相,親自承認自己錯怪李靖這件事情。

不但為李靖證名,也親自將自己所作所為,全都昭告天下,留在了後世。

這就是他李世民,他有著遠超常人的慾望,也有著將自己放在天下之後的決心。”

這一次對方沒有在說話,他還是不肯服氣,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應該繼續說些什麼了。

而陳光年卻沒有停下來自己的思緒,他這一刻似乎將他特殊的經歷,和自己慢慢的開始了糅合。

他曾經問過李世民,為什麼他明明算不得立國之首功,明明他不是順位繼承,明明他有著諸多的問題。

他就是不肯殺那些名將功臣,這並不是什麼大事。

他為什麼可以不顧自己帝王尊嚴,任憑一個小小的縣丞都可以對他進行彈劾上奏。

為什麼能夠容許魏徵這種人的存在。

李世民當初告訴他的話,他當初並不理解,但是現在他似乎有些理解了。

“朕不怕,既然不怕為何要對他們下手。”

李世民不怕,不是因為他比所有人都能打,也不是因為他比所有人的威望都高。

他不怕,是因為他堅信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好皇帝,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會讓那些人對大唐忠心耿耿。

不是因為他,是因為唐,這赫赫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