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劉備打贏了赤壁之戰,劉備迎來了自己的新謀主龐統。

龐統的到來對於劉備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龐統告訴了劉備一個道理。

“想要在這人世間立足,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的實力足夠,你大可以做到你想要做到的任何事情。

至於你是想要施行德政還是仁政,哪怕你是想要實行暴政。

始皇尚在時,何人敢反抗?”

這種說辭不是沒有人告訴過劉備,但是沒有一個人比龐統更加的有說服力,因為龐統帶來了荊州的諸多家族。

這是一個比孔明還要更加務實的人。

在龐統眼中,哪裡有什麼不擇手段,只有成功與否,成功了便是天下豪勇,失敗了便一無所有。

龐統的出現,給了劉備嶄新的方向,諸葛亮沒有辦到的事情,龐統做到了,他說服了劉備從一個理想主義者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梟雄。

“孫仲謀奪下南郡,可江東與荊州時代為仇,如今這荊州諸多豪族盡數都在老夫麾下。

你且與那吳侯好生分說,若是強行進駐南郡,恐怕最後得不償失,不如借與老夫。

老夫征戰半生與那曹賊勢不兩立,只要吳侯願意,江夏老夫願意讓給吳侯,換來這南郡之地安身立命!”

用劉琦的江夏換取南郡的借調,劉備這買賣從一開始就是沒打算還的。

這種連劉德然都看出來的東西,孫權當然看得出來,不過沒關係,孫仲謀要的就是這個名分。

而劉備再一次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代價,曾經他可以直接奪走這裡,而不用如同現在這般從別人的手中借調而來。

取走南郡,奪下荊南,聯合法正孟達等東州人士,成功進入益州之地。

劉備的每一步龐統都給他算計好了,他比諸葛孔明更加的懂得這個主公。

“奪走同宗之業,你可想好了?”

在葭萌關中,劉德然忍不住問了劉備這個問題。

“只要老夫贏了天下,日後便是老夫名望所至,益州歸附!”

“當年的你,不會這樣做。”

“那當年何人給了老夫機會!”劉備似乎越來越暴躁了,沒有了當初那沉穩的氣度,那永遠不知道悲喜的臉色。

他變得急躁,變得兇狠,變得...不再像是劉備。

張松死了,死在了成都,沒有了遮掩的劉備不顧一切,聯合荊州大軍直接開始對益州兩相夾擊!

張飛諸葛亮趙雲兵分三路攻打益州,劉備伏殺白水軍守將,奪走兵權。

在面對劉璋的質問,劉備直接撕破了臉皮,他也開始學習自己最討厭的那個人。

“只要老夫贏了,老夫就是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