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那高粱河車神趙二更是將大宋帶入了無比的深淵。

這種人我們就該徹底的鄙視。

.......”

陳光年看著面前這個侃侃而談的傢伙,也是有些無奈,他說的還是半吊子營銷號的話語,只不過他包裝了一下之後,用自己的話說了出來。

前因後果呢,他也聯絡上了,但是這玩意他不是那麼回事兒啊。

“咳咳,那個我能打斷一下麼?”陳光年最後還是選擇插了一句話,他覺得自己不能幹看著。

“說,陳先生請說。”

“咳咳...那個,其實宋的問題吧,他不是這麼簡單。”陳光年倒不是說自己是宋粉,只是覺得人們對於宋的誤解...也不能說誤解,那是不屑。

“宋的以文制武有兩個原因,其中一個就是你剛剛說的,趙匡胤畢竟是黃袍加身,他屬於所有上位當皇帝的辦法裡面,最為下等的那一個。

所以他的地位毫無疑問是最不穩固的,他的杯酒釋兵權也好,他的各種國策也好。

很大程度都是要穩固自己的地位。

但是桓兒言之,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擺在你的面前,讓你從公司主管直接變成公司的董事長,只不過需要受到一些人的約束。

你能夠保證說,我絕對不會因為受約束就不去當董事長的。

但凡才能足夠的人,應該都會和他做出同樣的選擇,約束這種事情,他想辦法去解決就是了。

所以趙匡胤並不是不打,他對於契丹的態度很明白,我現在不是很穩當,你們去問問他們能不能把燕雲十六州還回來,我給錢。

他們要是不想好好的,那就把這個錢去打造了兵器,等我糧草夠了,我自己去拿。

這句話被記載在史書之上,喜歡的可以去搜一搜,而不是剛剛你說的那種他對契丹搖尾乞憐。

再說之前的問題,以文制武的第二個原因...

在北宋之前經歷的時代是五代十國,這個過程實在是簡短且極度混亂,就不再多說什麼了。

只說這裡面有兩個很顯著的特點。

其中一個就是武將對文臣的壓制,那是一個崇尚武力也是武力發展近乎於瘋狂的時代,那個時候的文人在武將的手中近乎於肆意殺戮。

長久的這種行為讓文臣開始了畏懼和驚恐。

他們開始擔心了。

所以他們要壓制。

而第二個特點就是,投降!

五代十國之中的武將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了,成建制的投降,風向不對立刻投降,感覺風向不對也會投降。

更有甚至還有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投降的。

他們最開始抱著的是,君擇臣,臣亦擇君,可後來就完全是因為保命需要,莫要多說了。

所以經歷了五代十國之後,無論是君主還是文臣,都對武將十分的不喜,而且那個時代的武將不僅僅是武將,他們是已經形成了將門。

在繼世家與門閥之後的第三個勢力,將門。

世代為將,麾下兵馬全部有如私人一般,這種情況如果諸位去了那個時代的話,你們如果不知道未來歷史的話,你們可能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