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直接上,他不靠譜啊。

所以咱們換一個方式,他們先把大軍往前推一推,然後不要太快,在這個過程中派出斥候暗探去和曹仁將軍取得聯絡。

讓咱們先交流上。

你們看這麼搞成不成?

當然了,咱們這麼做也是有好處的。

首先咱們挽救了曹仁將軍計程車氣,大家都是老將了,在這種時候,士氣有多麼重要不用兄弟我多說了吧。

另一方面,我們的援軍就算是放慢了速度又能如何?

最多也就是十天的時間罷了,只要他們恢復了士氣,守住十天的時間還是沒問題的。

等到了那個時候,兄弟們也到了,關羽士氣也就進一步的崩壞了,他們整體都會出問題的。

那時候,咱們只需要裡應外合,到時候想不贏都難啊。

當然了,你們怕什麼我也知道。

如果因為這十天出現了什麼問題,別猶豫,黑鍋都是我的,我一力承擔!

在這種緩兵之計加上溫柔體貼之下,這群人哪裡還能不明白這裡面的道理和想法。

就算趙儼不是他們的老大,那也足以讓他們心動了。

最起碼他們老實了,大家開始暢想著美好的未來和即將到來的勝利,朝著樊城慢吞吞的晃悠了過去。

在這個過程之中,徐晃終於等來了自己最重要的幫手。

足足十二營的老兵。

一下子就將他的實力提升了不止一個階梯。

同時一批真正的老將也隨之而來,什麼徐商呂建,殷署朱蓋這些人雖然名聲不顯,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這些人對徐晃很重要。

因為他們的出現會保證徐晃的威望。

這些人加上本身的一萬新兵,然後配合上曹仁的南軍,終於打贏了那一支打了大半年仗的幾千關羽大軍...

至於這襄樊之戰到底怎麼回事,這個就不需要繼續說下去了,總之就是已經沒什麼太大的意義。

純辯論罷了。

但是咱們就看趙儼,知道口舌的重要性。

關羽戰敗之後,曹仁感覺自己又行了,所以將眾將都召集到了自己的身邊。

所有人都和曹仁說,關羽現在不行了,趁他病要他命,弄他啊!

但是這事兒,曹仁不知道為什麼,很明顯是沒有這個意思的。

因為at一直在猶豫,可卻似乎有點難言之隱一樣,而關鍵時刻還是趙儼站了出來。

“權邀羽連兵之難,欲掩制其後,顧羽還救,恐我承其兩疲,故順辭求效,乘釁因變,以觀利鈍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權害。若深入追北,權則改虞於彼,將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為深慮。”

這段話其實說的直白點就是八個大字。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他沒有直接將自己的目光放在關羽的身上,而是將自己的目光放在了天下,放在了孫權的身上。

他說,你們看啊,孫權和咱們一起合作說要搞定關羽,按照約定他不就是要幹掉那關羽的大後方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