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他早年日子的確是非常不好混,所以他沒有直接登臺拜將,反倒是從一個大頭兵開始。

一步一步做到了郎中,都尉,大將軍,相國,齊王.....嗯,淮陰侯。

有一個詞語可以形容一個人仕途很厲害,那就是王侯將相。

你就說他韓信標不標準吧!

就這麼一個過程,除了白起,衛青幾個人之外還有誰?

就這麼一個位置,就這麼一個標準的王侯將相,就說還有誰?

徐達?藍玉?李靖?衛青?白起?

但你不管怎麼說,他韓信都是將近三千年的歷史之中頂尖兒的存在。

這麼一個人,你告訴他會被一群娘們給攮死?

你莫不是覺得韓信已經忠心到這個地步了,她還這麼費勁幹嘛?

那還不是一杯毒酒的事兒?

呂后那麼一個人,他要是指望一群宮女把這麼一個戎馬一生的大將給辦了,她莫不是擔心自己沒體會夠那被生擒活捉的感覺不成?

這個東西,古代正經的史書啊,是有很明確的記載的,而且沒有任何的問題,人家寫的不但清楚明白,還十分統一。

西漢的《史記》,東漢的《漢書》宋朝的《資治通鑑》還有就是明朝的《史漢方駕》

這四本書記載的非常明白,呂后把韓信弄到了宮室之後,然後一群武士一擁而上,咔嚓就給他辦了。

當然了,如果這麼說肯定有一群人嚷嚷著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劉邦明明答應了韓信三不殺的,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這話說得真好啊,只要你頭頂大漢的天,腳踩大漢的地,我大漢的兵器就不會殺了你。

這麼中二的話,劉邦說出來就很是違和了。

據說這是明朝的《西漢演義》裡面的話,咱也不知道這事兒靠不靠譜,不過對於這件事情的原型我倒是知道。

原型不是他韓信,當然也沒有什麼三不殺。

只是劉備答應了一個人,你殺人可不死,但也僅限於如此了,謀反你還得死,而且死的還得挺悽慘的。

這個人呢,不是叫韓信,而是叫做周纈。

他和劉邦是老兄弟了,從劉邦起兵開始,幾乎到處都有他的身影,可以說對劉邦是十分的愛護和重要了。如果僅僅是如此的話,那麼周將軍也混不到這麼特殊的地位。

他之所以和劉邦有這麼深的交情呢,很大的原因是....嗯....用史記之中的原話來解釋啊,“上以為愛我!”

嗯,這個愛,應該是愛護的意思.....吧。

畢竟司馬遷認可的是劉邦好色,但不認可他什麼色都好。

而且在周將軍的身上,的確是有很多的故事。

在劉邦晚年,雖然他奪了天下,但是晚年他的身邊還是有很多問題的,所以他在晚年時期不斷的平叛啊,折騰啊,四處廝殺啊。

甚至直接就是御駕親征的模式。

面對這種局面,其他人都默不作聲,只有這位周將軍站了出來,然後找到了劉邦發出來了自己的質問。

“陛下,咱們大漢是沒人了麼,咱們大漢是怎麼了,就這麼點事兒你至於自己親自上麼?當年始皇帝打天下的時候都沒有這麼動不動就御駕親征的啊!”

那話說的是言辭懇切,那話說的讓劉邦那麼感動。

這天下這麼多人,天天都盼著朕死,就是我家老周,你想著朕的身體啊!

不行,這麼關係朕的老周,一定是愛朕!

所以在特權上,讓他和蕭何保持了一致,殿門不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