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後....南郡也姓劉了....荊南也姓劉了,周瑜都快emo了。

不過鬍鬚這也是周瑜的宿命吧。

周瑜性格大氣,他從來不去妒忌別人,也不會去猜忌為難他人。

從孫策到孫權,他都做了自己最該做的事情,為兄弟,為臣子,為統帥,他做的都很好。

但是他不妒忌別人,別人會妒忌他,甚至天都會妒忌他。

他很好啊,周公瑾這麼一個臣子,這麼一個統帥,曹孟德看著他膩歪,劉備看著他膩歪,甚至孫權看著他,慢慢也很膩歪。

我們如果只看史書,當然可以發現孫權對他很好,仍然用兄長的禮儀去對待他,對他十分的尊重和愛戴。

可很多人都會在他們的身上做文章,這是空穴來風麼?

其實到也未必,做歷史不喜歡推測歷史,但我也不能去忽略歷史中最重要的兩件事。

人性,利益!

如果我們不去在乎人性和利益的話,我們怎麼理解曹孟德和劉玄德他們兩個截然不同卻亦敵亦友的這種關係?

可如果我們用人性和利益去理解曹孟德與劉玄德,偏偏不去這麼理解孫權....

你是不是看不起孫權?

當然,我也是!

但看不起也不能這麼幹啊!

如果我們帶入人性和利益的話,我們不得不承認,孫權對於周瑜的感情還是很糾結的。

確切來說是孫權對於周瑜那種又愛又恨的感情。

首先,他倚重周瑜,這毋庸置疑的。

之後他敬重周瑜,江東奠基人,親大哥的好兄弟,當年照顧自己長大,甚至成長路上也少不了他的幫襯和陪伴。

他信任周瑜,畢竟無論是赤壁還是在其他很多地方,這種信任都非常的明顯。

但是在這些感情之下,還有妒忌,忌憚,甚至是猜疑。

或許這就是他本身的問題,也或許是誰站在周瑜身邊,也會這個樣子。

這當然不是說孫權這個人很分裂,也不是說這種說法很過分啊,因為我們要知道一個真相。

自古一個優秀的主公都是用人不疑的。

但是我們還是要知道,猜忌自己的下屬,這幾乎是每一個諸君都避免不了的,或者說是一個君主的自我休養。

一統天下和清理舊部這本就是相輔相成的一件事情。

如果沒有那隻能說明三種可能。其一,沒能力,比如趙大。

其二,沒時間,比如大清...

其三,真不怕,自己打出來的天下,他怕啥,比如唐太宗,比如秦始皇。

至於劉秀是第二個還是第三個...待定!

那麼孫權,你看看他屬於哪一個?

他哪個都不屬於,他有這個能力,但是他的基業說是他打下來的,這有點扯淡了,尤其是在面對周瑜的時候,那絕對是沒有半點底氣。

而且,這種猜忌對於莽夫會適當減弱,但是對於那種讀過書,甚至是很能打的人,那更是會無限加強。

東吳前期是民生歸孫權,軍隊歸周瑜,甚至直接導致了江東的“分裂”狀態,那就是分開辦公。

甚至在民生內務上還有一個張昭嘚吧嘚吧個沒完沒了。

這種情況下,你換一個正常人,你再換一個不正常的人,他都會感覺很不正常!

作為一個主公,他不可能不忌憚領兵的大將,還是這種級別的三軍統帥。

周瑜可以說我永遠不會背叛江東,因為這個江東是他的好兄弟孫伯符的。

但是孫權不這麼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