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黃河與長江(第2/4頁)
章節報錯
其中有這麼一段落了難的記載。
光武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霸護渡,未畢數騎而冰解。
這件事情發生的地方就是黃河的某段支流,而過程就是被追殺的上天無路如此無門的時候,發現那黃河的支流結冰了。
然後策馬撒丫子跑過去了...
那地方能跑馬!
當然了,跑了一陣子河水就化了,所以他也就算是擺脫追兵了。
先將運氣這事兒放到一邊兒,這個事兒他還是能夠說明很多問題的,最起碼能夠說明那黃河支流結冰...嗯,挺正常。
所以有這麼多因素,他黃河要是能夠成為天塹,那就真是見了鬼了。
同時啊,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宋代,一群傻玩意非要對著黃河動刀子。
因為他們是真想要讓黃河變成長江那個樣子,讓本就喜怒無常的黃河變得更加的暴躁。
如果說黃河暴躁易怒,那麼長江作為南方的母親河,他就要溫順多了。
要不怎麼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呢,北方潑辣,南方溫婉。
這話也不是胡說的。
長江的確是很溫順了,雖然也會偶爾鬧出來點動靜兒,而且一鬧還就是大動靜兒。
但還至於搞得自己動不動就乾涸了,至於結冰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就那個氣候,他結冰實在是有點考驗老天爺了。
除此之外,他能夠成為天塹除了他本身的寬闊和溫順之外,還有南岸的複雜地形。
很多網文都會說渡過長江那就是勢如破竹。
我的天,你們是不把三峽放在眼裡了。
就長江南岸的那個地形,你們以為他成為天塹是因為過不去麼?
那是因為過去了也上不去。
那麼在說完第一個問題之後,我們再看第二個問題。
你看,在三國時期,孫劉雙方都在兢兢業業的攻打襄陽,同時關羽大襄陽的同時,孫權還毫不猶豫的急眼了。
而孫權本身也是與合肥較上勁兒了,成天都要打合肥。
這兩個地方你如果從地圖上看,那可是距離長江有很大的一段距離,算是徹底進入北岸了已經。
這到底是為什麼?
說實話,他們明明有長江天塹了,老想著出去幹什麼?躺平也不是說沒機會贏啊?當然不是他們不想,孫權和江東的人又不是傻子,他們還不想自己躺贏麼?
主要是不打不行啊。
那兩個地方太重要了。
長江是天塹,他守護著南方的安全,但是作為天塹他也是有漏洞的,而這個漏洞也就是他的門戶了。
長江南岸有三峽防禦大陣,但是他的中下游後面可不是,那是他的糧草重地。
可以說,只要突破了他的中下游,那麼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一馬平川,只要進入到了這個地步那就是等著南方兵敗如山倒了。
這就是為什麼滅吳的時候,所有計策都在江面上,要阻攔大軍進入長江中下游,而不是要將他們徹底消滅。
因為晉朝的軍隊也不傻,人家打的就是中下游。
所以你看史書上的那些戰役你就能夠發現,南方反擊可以說是不斷的將自己的戰線往上移動。
就是不想將自己的軟肋放在對面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