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告訴我走一步算一步。

你這話說出來不怕被雷劈麼?

你總不能火燒眉毛了你猜老老實實的去找水啊。

你不能說帶著大幾萬人到了戰場了,然後再說自己沒有計劃,準備先打打看。

你要是孫武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諸葛亮這種,倒也不是完全不行。

但是你是朱桓,你的隊友是孫權,你....怎麼想的?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是一樣,你就來一句走子午谷突襲長安,然後呢?

就算是有這件事情,就算是這件事情有可行性,可是然後呢?

怎麼打?怎麼守?你的方案總不能等到了長安城牆下面再想吧,等你想好了,他孃的曹叡帶著兵馬捅你句話來了都。

所以從石亭之戰和夾石奇謀中我們可以明白幾個道理。

第一,就算是再有萬全準備的情況下,我們也要以謹慎為上,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這也是陸遜一聲戰無不勝的關鍵點。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陸遜才被稱之為謹慎的軍神。

第二,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強者,只要你的戰略目的達成了,那麼二話不說,見好就撤。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這當然是沒問題的,但是你要知道你面對的那個敵人到底是一個有過豐富經驗的神人,還是一個隨意插手戰場亂指揮的神經。

面對一個曾經有過那麼多榮耀時刻的猛人,你見好就收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咱們再說這石亭之戰的意義在那裡。

第一,孫權在石亭之戰後就真的確定了一個道理。

原來曹魏也沒有那麼的可怕,你們有熊兵猛將,我也有大都督陸遜,誰怕誰啊。

孫權真正覺得自己可以稱帝了,三國鼎立的基礎也就有了。

不是三個國家的出現,而是三個互相之間都不算是畏懼的國家出現。

第二個,曹魏可是真的傷了很大的元氣。

他們損失的東線戰場可不是等閒之人,那幾乎是曹魏最為精銳的幾部兵馬之一了。

而且十幾萬的兵馬啊,那需要多少的輜重,需要多少的糧草。

這一把下來,基本上是血本無歸。

這可是要了命了,這些糧草輜重還有精銳兵馬的損失已經不是元氣大傷那麼簡單的。

足足二十年,曹魏東線都沒能緩過這口氣兒來!第三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曹魏的大司馬曹休因為這件事兒掛了個球球了。

曹休一死這曹魏的軍政大權便只能給外人了。

不要說曹真,因為了解曹魏的其實都很清楚,沒有人可以否認曹真對於曹家的忠心,但曹真不是曹家的人。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曹真之子曹爽,對曹魏的那個位置有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

至於在這之後,曹家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人了。

夏侯家的夏侯惇夏侯淵一脈都沒有可靠的,夏侯淵一脈是名望不夠,夏侯惇一脈是能力不夠。

夏侯尚死的早,夏侯玄....哎。

曹休的兩個兒子還沒有培養起來,曹仁曹洪的後代也不夠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