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戰,也就是所謂的“南郡之爭”,不過卻只是這一戰的前半部分罷了。

真正的巔峰開始,是這一戰的後半部分。

三大戰神的首次交鋒,也是唯一一次的交鋒,三國勇武戰神關雲長,東吳指揮戰神周公瑾。

三國第一防禦大將,曹子孝!

同時也就是這一戰,曹仁將那鐵血的周公瑾逼入了重傷的前提地步。

曹仁最開始就優先保證了自己到了糧道,因為有過截袁本初糧車,點燃袁紹糧谷的過往,所以這一次他將所有的糧草後勤全部都換成了小股部隊。

憑藉著強大的機動力和北方漢子在岸上遠強於江東兵馬的特性,一直堅持了足足一年的時間。

這一年只有保證了糧草後勤,保證了自己的後路和支援,他才能夠和周公瑾拖延下去。

不過也就是因為這件事情,這才真正造就了關雲長絕北道的威名!

一年的時間讓關羽威名遠揚,與此同時也讓周瑜在南郡能夠和曹仁好好的打一打,讓雙方都更加清對方的本事和手段。

所以,這一戰可以稱得上是中三國時期,真正的巔峰之戰,真正的經典之處。

同樣,也是在這一戰之後,他曹子孝榮升曹軍都督,督諸將據守潼關,督諸將平蘇伯,田銀,侯音這些人的叛亂。

這些人雖然分佈在各個地方,他們反叛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甚至還有乾脆就是被曹子孝這個二愣子加虎逼哨子直接必反的。

但單單從一個將領的方向去說,曹仁已經從一個先鋒,變成了一個領導偏軍的統帥,然後成為了坐鎮一方的壁壘,最後終於成為了一個統帥大軍的統帥。

這也是他的最終進化。

只不過,在成為統帥之後,他就再也遇不到當年那種周瑜加關羽的組合了。

單單是一個關羽,就讓他頭痛欲裂,而這個時候他終於發現了。

原來這個天下不僅僅他一個人在發生著變化。

他在變得更加的強大,其他人的變化比他也只強不弱。

襄樊之戰,關雲長也徹底的從一介武夫也蛻變成為了一個善於利用天時地利的統帥。

並且在襄樊之戰中做到了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從而打得南方統帥曹仁只剩下寥寥數千兵馬。

這一次,他的局面比那當年的南郡還要危險。

他的對手只有一個關羽,但是他,卻被逼入了絕境之中。

無糧草,無救援,本來前來的援兵于禁已經全軍覆沒了,這仍然和他脫不開干係的失敗讓曹仁整個人似乎都放棄了一般。

從赤壁之後的巔峰到襄樊之戰的絕望,這些年他的地位有了質的變化,但是也就是在南郡之後。

他曹子孝正式成為了天下名將之後,這天下就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讓他生出新的感悟了。

曹子孝,進入了故步自封的地步,成為了這個天下嶄新的名將,卻不是唯一的名將。

直到襄樊之戰爆發,他陷入瞭如此的境地,在接連的昏招之後,他將自己送入了死地,當他最後的一根稻草斷了之後。

曹仁想到了撤離,他想要放棄這座樊城,他想要退入南陽,退入宛城。

他當然明白這不是什麼好主意,他上一次平叛就是南陽之亂,他上一次屠城就是宛城屠城。

他在宛城剛剛造下了如此孽障,若是此時他敗軍退入宛城,等待他的只能是再次撤離,再次敗退了,毫無疑問!

可是,他退縮了!

他無恥的退縮了,他不敢不退,他不能不退。

他真的害怕了,一代名將,本應該在那一刻徹底沉淪下去,但他的身邊有一個隊友。

或許,關羽的敗局和曹仁的敗局都是因為曹仁身邊的好隊友,滿寵的存在。

如果滿寵不在樊城,不在曹仁的身邊,關羽能夠攻破樊城,從而順手攻入南陽,一路勢如破竹宛城那不可說之事也未嘗可知。

便是江東背刺,呂蒙偷襲,他打通了南陽宛城也打通了上庸之路。

大漢光復之事那已經是必不可免了,劉備再創輝煌也未嘗可知。

那樣,關羽的結果或許會不一樣。

同樣,如果滿寵不在曹仁的身邊,他會離開樊城,他不會再次找到曾經的那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