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姜維被打得相當悽慘,最後想要等待胡濟的援兵到來反敗為勝,結果胡濟失蹤了。

最後的最後就是死傷慘重,加上糧草斷絕,所以他大敗撤退了。

在這之後,姜維就陷入了死迴圈之後。

第九次北伐蜀漢的國力已經明顯不行了,姜維只是不死心所以選擇了強開一線。

但是這一次也沒什麼可說的,強開註定失敗,還因為這一次引來了各種非議和不滿。

再一次的時候,諸葛誕反叛,同時關中兵馬無奈調離前去對陣東線,姜維抓住了機會之後直接出兵對陣鄧艾加上司馬望兩人。

這一次出兵姜維時間抓得很準,但是鄧艾和司馬望也不是傻子,直接死守不出吧姜維堵在了駱谷出不來。

等到了諸葛誕戰敗之後,姜維就只能撤退了。

這一次他雖然沒有大敗,但是同樣沒有拿到什麼油水,算是賠了大本。

連續數次北伐失敗,這已經讓朝中的臣子還有宦官對他的反對更加的眼中了。

不說黃皓等人,單單是譙周都明擺著說了北伐就是亡國,甚至還得到了黃皓諸葛瞻等人的認可。

這一次,姜維也徹底的變成了孤臣。

但是姜維仍然不肯放手,他毅然決然的頂住了所有的壓力,非要最後一次北伐。

公元262年,姜維的兵權已經是搖搖欲墜了,不知道多少人將貪婪的目光放到了姜維的身上,或者說北伐大軍的身上。

姜維自己也知道,這恐怕就是自己最後一次北伐了,再不打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他再次出兵祁山,對陣鄧艾。

然後....大敗而回。

當他塌上回程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再也沒有機會如此了,他也知道自己即將面臨什麼。

他沒有回到成都主動送死,他面對著朝廷的使者,選擇了前去沓中屯田。

從此,蜀漢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一件事,那就是從這些北伐之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開出來一件事情。

那就是姜維完全走的時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期的目的,他的目標就是隴西,退而求其次也是涼州之地。

這不是因為他喜歡,也不是因為他想念諸葛亮。

說白了就是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差距已經太大了,想要打關中不是不行,但就和洮西之戰一樣。你就算是有本事打贏了,你也守不住啊。

之後我們還需要知道姜維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漢中的防禦策略。

曾經魏延被委以重任,駐守漢中的時候,說過一句十分狂妄的話語。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這句話絕對可以稱之為狂妄了,但是在漢中前期的戰績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魏延守的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兵馬戰鬥力充足,沒有遇到任何可以說一說的危險。

這就說明了魏延的能力。

畢竟你不能說,漢中就沒有丁點危險。

魏延之所以敢這般說,就是因為他對自己本事的自信,他用的是實兵錯守的打法。

有人說這是魏延的本事,也有人說這是法正但

但不管是誰的,這都是在魏延手裡發揚光大的。

這種守衛的辦法,其實說得簡單直白一些,很像是遊戲裡面的一種塔防類遊戲。

後面有一個自己的大本營,但是大本營卻是沒有太大的攻擊力,所有的防禦全靠前面的那些密密麻麻的防禦塔。

所以實兵錯守說白了就是在關口建設哨卡和防禦塔,然後一座座防禦塔的防禦之下,讓曹魏的兵馬進來多少他留下多少。

這麼做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