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諸葛北伐——門徒(四)(第2/4頁)
章節報錯
益州本土的勢力在如何的扯犢子那也沒有關係,因為不得不用。
在這一點就不得不說底氣問題了。
東吳和曹魏其實都有這種情況,那就是某一支勢力越來越大難以掌控,東吳孫權在二宮之爭的時候也知道自己是走錯了。
但是誤打誤撞之後,直接幹掉了江東世家。
曹魏也是如此,做的非常的早,在自己還能夠控制的時候直接做了。
只有諸葛亮,他其實是有這個能力的,但是將益州世家都屠殺乾淨之後呢?
生出來的難不成就不是益州世家了?
將百姓抬上來?
那百姓難不成就轉瞬之間成為聖人了?
一代兩代下來之後,他們就仍然是這個世家,這是不會變的。
所以蜀漢滅亡的根從來不是北伐一次次的失敗,也不是地盤太小勢力太弱,更加不是姜維不會打仗。
韓信就算是再如何能打沒有蕭何在後方給他抗著他也沒轍。
根本的原因是蜀漢直接變回了當年劉璋時期的那個益州,本土勢力直接壯大起來,可卻又被不斷的壓制,心情直接就開始了不爽,自然也不會給你賣命的。
可時間是非常可怕的,隨著時間的流逝,益州各個地方的太守,縣令,乃至小吏士卒全都是益州本土之人。
就算是朝堂上有那麼幾個一心為國之人又能如何?
鄧芝,宗預,諸葛瞻,就算是他們有滿腔的為國之心,他們又能夠做什麼?
他們什麼都做不了。
諸葛亮已經看出來了,他陷入了當年劉璋的那個死局,而他的門徒自然也陷入了這種併發症之中。
那就是戰與和,忠和權。
當年的四方派系已經徹底的成為了過去,並且發展成為了理想主戰派和安穩求和益州派。
然後再從這種模式快速的轉變,成為了個別人和這個整體的問題。姜維在這一刻,是無比孤獨的。
因為他從諸葛亮時期的朋友少,直接就變成了壓根沒朋友。
在這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江東吳大帝的手段。
畢竟所有朝堂之人在這方面全都是讓出利益從而獲得友情與合作。
但江東吳大帝愣是能夠將利益和理想融合到一起,讓自己下面的人做到同仇敵愾,這簡直就是要了命了。
當然,還有不聽話的怎麼辦?
吳大帝數,弄死他!
就這一點,三國時期所有人都比不上他,畢竟無論是劉備曹操,還是諸葛姜維,他們的理想都只是空中樓閣,做不到孫權的那種地步。
那麼三個人到底都面臨著什麼事情讓他無法行動?
蔣琬費禕可以說是同一個時代的人,這裡面費禕並不贊同北伐,這是為什麼?
他給出來的理由是我等沒有這個能力。
那麼我們換一個角度,如果一個公司,他將所有的資源全部都給你,公司裡面上上下下的人全都給你,讓你呼叫。
就算是你玩賠了那也沒關係。
你說你敢不敢做點什麼?
傻子才不幹呢!
可當初是什麼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