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宋:趙大與趙二的恩怨情仇(第2/4頁)
章節報錯
這個說法第一次出現是在南宋孝宗時期,名士李燾寫了一篇《續資治通鑑長篇》,算是給資治通鑑做個加裝。
其中在這裡面引用了北宋時期,一個和尚文瑩和尚所寫的《續湘山野錄》之中的內容。
在這裡面他的故事大概是這麼一個意思。
宋太祖趙匡胤感覺到自己身體不行了,可能是堅持不住了,就在他糾結自己身後之事該怎麼辦的時候。
正好來了一個神棍....來了一個算命大師!
這個算命大事告訴趙匡胤,如果十月二十日這天是個大晴天的話,那你還有得活,並且還能活一紀這麼久。
可如果那天他不是晴天,那就完蛋了,你沒了。
結果等到了那一天,這日頭就不對了,突然天降大雪,看到這一幕之後,趙匡胤頓時感覺到了絕望。
並且立刻召集自己的老二兄弟趙光義入宮,給他安排後世。
緊跟著就是兩兄弟在殿中喝酒,旁人退去,外面的宮女內侍偷過那紙糊的窗戶看到了燭影下的趙光義連連做出來了推辭退讓的動作。
這就是所謂的燭影。
緊跟著是後面,他們喝完了酒,老大趙匡胤把自家二弟趙光義送了出去,然後拎著一把長斧插在了雪裡面。
對著弟弟輸了一句“好做,好做。”
這就是所謂的斧聲。
然後趙匡胤便回到了自己的寢宮之中,寬衣解帶鼾聲如雷,閉目等死。
而弟弟趙光義則是在一旁一直守著,等待著自家大哥壽終正寢。
直到五更一過,侍衛發現裡面的鼾聲沒了,然後進去檢視發現太祖已經駕崩,這個時候太宗按照遺詔接受了皇帝的位置。
將這幾個場景串聯起來,就是第一版的燭影斧聲了。
而爭議也就是從這裡面開始的,“好做,好做”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民間傳說裡面,這四個字是憤怒的,意思大概就是,看看你乾的這破事兒!
但同樣也有人從這個故事裡面翻譯是,“你好好幹吧,這事兒不難幹...”
說白了,這就是託孤了。
但是雖然你透過上下文感覺,這個解釋似乎沒問題,但是這個事兒....這有點太可愛了。
兄友弟恭,臨終託孤,實在是有點不合理啊。當然我們這麼看感覺當真是不合理,不過那個時候這個版本是相當的受歡迎,因為這裡面透露出來的訊息實在是很振奮啊。
哪怕是李燾表明了,這就是個民間傳說,但仍然被廣泛認可。
因為這裡面趙匡胤以江山社稷為重,心胸寬廣,氣勢闊達,在生死麵前仍然能夠做到淡然處之實在是不容易。
同時趙光義繼承也是合理合法合規矩,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但是這種美好,直到清代才被改變。
在清朝的時候,這個故事就徹底被顛覆了,斧頭從老大手裡變成了老二手中,甚至那本來作為儀仗的宮廷長斧也變成了殺人利器。
同時這個正能量小故事也就直接變成了一個趙光義斧劈老大哥的千古懸案。
但,這事兒說實話真沒必要弄得那麼玄乎,因為這件事情你如果放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