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仁”宗趙禎(第2/4頁)
章節報錯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他還有就是待人寬容,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覺得蘇軾和陸游生錯了年代。
如果他們碰到了宋仁宗趙禎一定不會是這個結果。
這一點呢,他的確不是沒有那種可能,而且也不是那麼的沒有道理。
作為一個皇帝來說,宋仁宗在待人接物這塊,那真真兒的是做到位了。
少年登基形同傀儡的皇帝說實話在這夏國的歷史上那著實是數不勝數了。
但你要說他像趙禎一樣的,十三歲登基,一直扛了足足十年,直到二十三歲親政都不清算那當年執掌朝堂,幾乎架空自己的後派的。
這還真得算得上是絕無僅有了。
當然,這件事情來說,范仲淹也出了很大的力,但如果不是宋仁宗他就算是聽到了范仲淹的諫言之後,恐怕也只是會將他貶斥出去了,然後繼續做著自己的事情。
而趙禎卻是真的接受了范仲淹的建議,留下了後派的那一脈人。
甚至...對於呂夷簡最終也沒有完全撕破臉面。
除了後派之外,對於言官他也真的是相當的好。
面對包拯的那種吐沫星子滿天飛的時候,他仍然能夠做到唾面自乾,這當真是666了。
畢竟就這點來說,你把魏徵的老大唐太宗李世民扔到這裡來,他也是做不到的。
就算是有長孫看著他,恐怕包拯也很難見到第二天的太陽了。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後世對於宋仁宗的評價,那都是很古怪的。
畢竟你看《宋史》就能夠看出來。
首先對他的評價絕對不高。
契丹增幣,夏國增賜,養兵兩陲,費累百萬!
那可以說得上是很神奇的,畢竟宋史不是說元朝蒙古人兩眼一閉就這麼咔咔咔的寫啊。
《宋史》的形成也和你們看過了,那基本上就是純粹的照抄作業了。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宋仁宗的評價那也完全可以說得上是宋朝官方本土記載了。甚至可以說,最大的來源就是仁宗時期的皇家記錄!
對於一個皇帝執政的疏漏,敢這麼直白的寫出來的,說實話那是真不容易了。
畢竟蒙古執政的大元和宋仁宗中間隔著一個遼,一個金。
就算是亡國了,只要宋仁宗稍微有那麼一丁點的私心他也不至於讓自己的評價直接成了這個德行出現。
而在後世的許多文獻乃至娛樂以至於野史的方面,對於宋仁宗趙禎,也同樣是一個很...昏庸的這麼一個形象。
畢竟你看看那流傳下來的什麼楊家將,什麼狄青傳,什麼包拯集的。
這趙禎都算是一個很....嗯,對吧。
還是那句話,如果真的僅僅是這個樣子,那他哪裡能夠成為第一代仁君?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南北宋的時候,他們老趙家自己給自己評選了五個叫做萬事不挑之主。
嗯....這話說得,真特麼的不要個臉啊!
不過咱們不說他們要不要臉,就說他們評價出來的這五個所謂的萬世之主啊。
分別是太祖,太宗,仁宗,神宗,高宗。
放開臉面這個問題不說,這五個人裡面,趙大趙二這兄弟兩個還有宋高宗趙構,這三個說實話好歹也算是挑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