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道趙宋時期,除了廣義上的戰鬥力還有他們的各種制度之外,北宋的人,那文文武武的自然也是離不開的。

說起趙宋的文臣武將,那麼那句出了名的口頭禪就很重要了。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

先不說真相到底是如何的,其實這句話我也是十分認可的。

因為從廣義上來說,造成這種現象那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很必然的結果了。

北宋建立初期,為了擔心權臣的誕生,趙匡胤弄出來了那麼一個神一樣的官員制度。

之後又為了不讓黃袍加身出現,將這兵馬將校拆的那叫一個零碎。

所以在離開了最開始的那一批將校兵馬之後,北宋就很難出現一名真正的無敵大將了。

因為在雍熙北伐之後,在當年跟隨著趙匡胤的那些老將先後凋零之後,在想要出現一個強大的軍方將領那就真的很困難了。

便是由文入武的種家,最後說到底也沒有成功。

並不是說北宋的將領能力不行,而是北宋的將領掣肘太多,正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而後面那一句,其實說到底也是有幾分歪理的。

我們要知道南宋是個什麼鬼神開局,就這麼一個奇葩局面,趙構想要穩住局面他絕對不能再和祖宗有什麼關係了。

所以在軍制上他倒是真的大肆改革了起來。

在放權這一塊,說實話他倒是頗有幾分能力的。

當然後果嘛....我個人不喜歡陰謀論,但苗劉兵變對於趙構乃至於對於好不容易有了破而後立機會的趙宋王朝來說。

這絕對是一件足矣覆滅根子的事情。

苗劉兵變用事實告訴了趙構,這年頭的武將仍然不是那麼的靠譜。

在這件事情裡面就沒有一個好人,趙構南逃,苗劉兵變反叛,讓隆祐太后來垂簾聽政以及與金國議和,策立年僅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為帝。

同時在這個階段,眾多文臣直接拿出來了那套經典理論。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該退就退了吧。

這麼一場鬧劇不管最後是多麼的有驚無險,但是事實就是這件事情讓趙構陷入了誰都不信的境地之中。

放權和收權也都在一念之間,頻繁的戰亂讓南宋不得不對將領放開權利。

為了保證權力,南宋又必須要開始新的辦法,那就是解決將領的威脅,權臣就再次出現。

無論是秦檜還是韓侂冑亦或者是賈似道,他們的能力放在一遍,每一個都是醉心權術的傢伙。

所以南宋無相在廣義上自然也算是合情合理。

不過這凡事有例外。

在這種絕境之中,古人告訴我們,仍然不能放棄自己的努力。

比如北宋無將這句話,我們的狄青狄樞密那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狄青那就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將領了,為什麼說他是一名非常優秀,而不是將他放在了嶽武穆甚至在民間名望上可能還不如韓世忠。

這和他被趙宋的文官集團拋棄不無關係,這也導致了他在驚懼之中離開人事。

當然,很多人都說了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便努力也沒有作用,最後還讓自己有了這麼不公平的一個待遇。

對於說這種話的,我已經不能用不講理來評價了。

因為他捫不但是不求甚解,甚至還是站在了一個很詭異的角度去噁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