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宋的出現(第2/5頁)
章節報錯
比如咱們大秦帝國,作為開創者來說,秦朝毫無疑問用的就是他們諸國時期的國號,秦。
當然,如果不是老秦人最後得了天下,其他幾個戰國之雄如果得到了天下,恐怕也是這麼一個路子。
之後的四百年大漢也是一樣。
劉邦當年被項羽分封為了漢王,所以他成功之後定國號為漢。
至於你如果非要問為什麼給他叫做漢王?
這就和你問戰國七雄裡面的齊楚燕韓趙魏秦為啥不叫甲乙丙丁一樣,為啥他們第一代國君為啥不叫張三李四王二麻子一樣。
這叫耍流氓了。
漢世祖光武帝也是一樣,他走得是繼承劉邦,自然也是漢。
曹操的曹魏,那也是因為他被分封為了魏王。
司馬炎和曹丕一個道理。
同理,在南朝雖然你看著宋齊梁陳有點亂,但說到底還是根據這個理論來的。
登基之前的爵位是個什麼,之後國號就會是個什麼。
之後隋唐也是同樣的道理。
可這件這麼簡單的事情到趙宋這裡,好嘛可算是出事兒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趙宋開國君主趙匡胤最終還是走得禪讓制度,也就是說他的法理上是用的禪讓那一套。
那麼他在這個過程不管多麼的莽夫,到了後面他也就必須要按照禪讓的規矩來辦。
可這個時候問題出現了。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個活兒整的的確是太著急了點,也整的太糙了。
別說身上揹著什麼王爵了,就連一個公爵他都沒有。
至於世襲爵位,那就更加沒有了。
所以就算是他翻遍了史書,那也沒有任何的辦法。
因為最糙的王莽,最後還有一個新都侯在前面給他抗著,直接定了國號為新。
在世襲失敗,爵位失敗,最後只能看封地了。
好,趙匡胤他連個封地他都沒有!
這麼一個三無人員,他還有什麼辦法?
萬般無奈之下,咱們只能選擇最後的一個辦法了,看看自己在哪兒混過了。
然後從這裡面挑一個唄。
老趙的一生還是很不錯的。
先是公元956年,趙匡胤擔任定國軍節度使,治同州。
一年之後,也就是957年他再次擔任義成軍節度使,治理滑州。
再一年之後,趙匡胤擔任了忠武軍節度使,治理許州。
最後在959年,他擔任了歸德軍節度使治理宋州。
之後還是宋州,但是他的官職改成了宋州節度使。
所以說他選擇宋這個也是情有可原了。
畢竟這是個地方,同州,滑州,許州,宋州。
你說大同王朝,北同趙匡胤,南同....沒有南同!
至於滑州,大滑王朝,這名字....是挺合適,畢竟後面還真的是滑稽的很,但是這個還不如宋。
所以就算是不能就近選擇宋,那麼能夠選擇的也就是許和宋這兩個了。
大許,大宋,這兩個裡面似乎都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