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必死之局,不信命之人—於少保(第1/2頁)
章節報錯
“土木堡之變有著太多的必然,但是在這個充滿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事情之下,還有那麼一個超出了所有人預料,甚至超出了天道的變數。
那就是那個終生願意為郭家抽菸喝酒燙頭....願意為大明家國奉獻全部的于謙於少保!
為什麼朱祁鎮是個昏君,因為那造成了土木堡之變,因為他重新王振,因為他的周圍全都是將他甩在了牆上的存在。
他的曾祖父,他的祖父,他的父親,他的大臣,他的兒子,他的弟弟,甚至是他的母親都是難得的明智之人。
而在這裡面,他偏偏殺了一個最不該殺的人,那就是挽救大明於將傾的于謙於少保。
他有無數個理由為了自己殺了于謙,但是他沒有一個理由為了大明而殺于謙。
這是一個偉大的人,他有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家族,他也走出來了一條偉大的路。
洪武三十一年,于謙在浙江杭州錢塘縣太平裡出生,僅僅一個多月之後太祖皇帝朱元璋就在京師皇宮駕崩了。
或許是這天地之間當真有命數存在,洪武皇帝朱元璋解決了元廷,恢復了華夏,他走了,所以上天擔心這個飽經風霜兵禍的大明王朝再次變得風雨飄搖所以再次將於謙送了下來。
兩個人就這麼在冥冥之中完成了交接。
于謙於少保是個官宦世家,曾祖父於九思任杭州路大總管,祖父於文明洪武年間任工部主事,可到了他父親於仁於彥昭這裡,他父親選擇了隱居家鄉,不再做官。
不知道他父親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他的隱居並沒有讓于謙與仕途失之交臂。
反倒是讓于謙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心境。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收到了父親的印象,于謙從小的目標不是大富大貴,也不是權傾天下,更不是功成名就,青史留名。
他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文天祥,他想要做文天祥那樣的人,甚至想要完成文天祥沒有完成的事情。
于謙的父親是一個以身作則的人,是一個從小就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于謙,自己雖然隱居於世但是卻仍然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有這一個修身平天下的宏遠。
而於謙也真的做到了這一點,繼承了這一點。
他從小就將文天祥的畫像放在自己的座位之旁,似乎要讓文天祥看著自己,看著自己走向他的方向。
除了文天祥之外,他還喜歡諸葛武侯,喜歡蘇武,喜歡嶽武穆,喜歡大唐名臣陸贄。
他喜歡武侯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喜歡蘇武的氣節,嶽武穆的忠烈,陸贄的常以百姓為憂。
他們成為了于謙恪守一生的準則。
他為他們寫了許多的詩,寫了許多的讚美。
或許這個時候他覺得自己可以像這些人一樣,將自己的一切,將自己的滿腔熱血,灑在了這片土地之上。
二十歲的于謙寫出來了那一封流傳千古的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二十歲的于謙告訴自己,他這一生要維護這得之不易的光芒,要一生清清白白。
永樂十九年,朱棣終於加將想法變成了現實,遷都北京,而於謙也終於來到了這個城池,此時的于謙尚且不知道他未來要和這座城池發生多麼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