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權臣的落寞(第2/5頁)
章節報錯
眼瞅著自己身邊的人一個個笑容滿面彷彿都是他生死弟兄一樣,這玩意當年自己幹那啥事兒的時候,也是這模樣啊。
所以說,趙匡胤不管是為了什麼,他都得防備這個事兒,防備底下人,要比防備外面的人,還要嚴重。
而這也就促使了宋朝乃至延續到了後面所有朝代的一個神奇官制出現了。
兩府三司三衙,將權利分到了極致,這個極致不是你們想象之中的重文輕武,這傢伙是文武都不重,是存粹的一視同仁,全都分!
趙大直接將整個朝堂,乃至整個天下拆了一個稀碎。
他將軍隊,人事,行政,財政等等地方全部開始了分權操作。
先說最受詬病的軍隊方面。
要知道宋和唐面對的問題是完全不同的。
唐朝的問題是,他地方太大,為了保證地盤,所以他們各地的軍閥藩鎮實力就會變得十分強大。
然後當他們的實力超過了朝廷直屬的軍隊之後,問題就爆發了。
而從五代開始,最大的問題就已經不是藩鎮了,因為他們沒那麼大的地方了。
就中原那麼犄角旮旯的地方,你都能夠弄出來五代十國,你的地盤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從五代十國開始,精銳就在自己國君的手裡,也就是俗稱的禁軍。
但是都這個樣子了,你以為禁軍頭子就是放心的?
趙大自己告訴自己,在他黃袍穿上身之前他就是後周禁軍一把手。
這玩意你能讓人放心?
所以趙大下了第一道命令。
對於地方諸多城池州縣,收天下精兵全部進入京師之地。
然後地方上變成文官主事,只將一些老弱病殘放在地方上去維持治安罷了。
這樣一來,禁軍就強大了,這也是五代時期的老路子了。
但是他不能讓自己的老路被別人走了啊,所以他下了第二個命令。
趙大先是取消了殿前都點檢這個官職,這就是趙大自己當年當過的高階長官。
取而代之的是三個低階職位。
殿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這三個職位就成為了取而代之的存在。
同樣這也就是所謂的三衙了。
這三衙是直接對皇帝負責的,但是這三衙也同樣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沒有任何的決策權。
他們的工作是什麼,對於禁軍的招募,訓練還有一系列的日常處理。
而決策權在哪裡?
在另一個叫做樞密院的地方!
這是一個純粹的行政機構了,當然了無論是狄青還是岳飛都擔任過樞密院裡面的職位。
但是,樞密院也就只有決策權!
換而言之,他不掌兵!
如果出現了戰事之後怎麼辦?
是誰去負責幹架呢?
不是樞密院,當然也不是三衙,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一個將領出來,然後讓這個將領先去三衙領取足夠的兵馬禁軍。
然後再去樞密院領取戰略規劃,讓樞密院告訴你這一仗該怎麼打!
最後打完了之後,你再將兵馬換回來。
當然了,一般打完了也沒多少能夠真的換回來的。
不過也由此一來,這軍事決策,訓練管理還有外出作戰幾件事情就都劃分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