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做自己該做的事——崇禎(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明被文官集團毀了,這句話應該是我聽到過的最強大的一句話了,強大到我都不知道該不該反駁他。
因為這句話十分的正確,但是有務必的類似於另一句話,那就是拋開事實不談...
倒不是說我喜歡文官集團東林黨啊,這個玩意實在是讓人喜歡不起來。
而將這兩句話並在一起用,倒不是說我作死,而是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BUG,那就是之前說過的文官集團到底是怎麼組成的。
最開始出現,毫無疑問,宦官!
因為從宣宗時期開始,宦官就再次開始冒頭了,王振的出現更是說明了這玩意他的確不是什麼好東西。
畢竟你如果說宦官的正義那就脫離不了他是皇權的延伸,更加脫離不了王振是朱祁鎮最好的麾下。
那麼等於你承認了朱祁鎮和王振的正義,那麼誰是惡人?
于謙?
這....
可這個時候,文官集團出現了麼?
並不算,因為于謙雖然掌權卻不貪權,他甚至都不算是權臣,後面石亨做掉了首輔徐有貞更是說明了那個時候的文官吧,算不上一股什麼力量。
那麼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出現的?
成化三大功臣之一的汪直!
換而言之,一個惡宦加昏君沒有促成文官集團的誕生,一個正在勵精圖治的皇帝加上一個功遠大於過的宦官促成了文官集團。
那麼文官集團的出現,他合該捱罵!
再多的理由也改變不了他們乾的這事兒那是臉都不要了。
可接下來的事情再次讓我們疑惑,因為宦官,或者說為了對抗宦官,所以導致了文官集團這種組織出現,合情合理。
那麼如果宦官沒有了呢?
大明王朝在弘治中興之後的確是緩了一口氣兒來,但是弘治皇帝朱佑樘也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們都留了一個要命的考題。
怎麼和大明的那些文官相處。
其中明武宗朱厚照的選擇是,繼續用宦官,然後他失敗了。
他改變了方式,我用武將....然後他沒了。
不過他的堂弟朱厚熜給了第三個選擇,用文臣去權衡文臣,換而言之,嚴嵩只是一個開頭,之後首輔的位置就成為了文臣們爭相搶奪的位置。
無論是嚴嵩,還是右面的徐階,高拱,張居正等等等等。
直到魏忠賢再次蹦出來之前,文臣之間自己就爭鬥不休,那麼這個時候明朝皇帝的權利雖然仍然被牽制,但是不是當真就是傳不出皇宮?
而且,在爭鬥不休的內閣乃至整個文官序列裡面,他們的這個集團靠什麼維持?
皇帝不上朝就互相鬥爭,皇帝上朝就一起折騰皇帝?
這的確是個理由,但這就是拋開事實不談啊。
一個集團也好,一個勢力也好,不管他的名字是什麼,他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利益,或者是共同的敵人。
很明顯皇帝不能成為他們的敵人,因為如果皇帝成為了他們的敵人,他們本身也就沒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