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文官集團的正式出現(第2/3頁)
章節報錯
其中大太監汪直被趕出了西廠,弄到了天高皇帝遠的南京,名將王越被趕回了家鄉,大明首輔商輅也因為年邁告老還鄉。
而這個時候,眾人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或者是看過一些官方對成化年的評價的話,那裡面提到的那群妖魔鬼怪們救正式登場了。
那叫一個亂騰啊。
當然,我們如果這麼一看就會發現成化其實做的不值當的有這麼一個極差的評價。
你把他和唐玄宗相比的話,說實話有些過獎了,但你如果說他是個昏君,那是真的有點過分了。
甚至你說他功大於過,這也不是不行,畢竟他做的這些事情你也無法否認。
可為什麼明明一個功大於過的皇帝,最後竟然會有那麼一個評價?
其一,修《明史》的是誰這個就不用多說了,那邊的那些人,無論是紀曉嵐紀大人的四庫全書。
還是說後面大清的絕對皇權集中制度。
他們修的《明史》你如果說大概特改那叫胡扯了,因為改史的最大問題不是說刪刪減減。
而是要和出土的墓誌銘,各地的地方誌,還有其他的人物傳記以及編年體的時間段事件呼應上。
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看出來,比如為什麼很多人說唐史被改動的時候被人反駁,因為他誇張和刪減的情況是有的。
但是他基本上是能夠呼應的上的。
而三國志方面就有很多地方對不上了,這就是標準的刪多了,所以裴松之在給三國志補寫的時候就有很多地方糾結了。
當然,也不是說雙方誰敢動了,只是這種在帶有立場的情況下寫出來的史書,就一定會有所刪減增加。
再看宋史,那就是標準的趕作業式了。
所以說,明史不至於改動,但是他們不介意在明史上動動刀,比如這裡刪一刪,那裡剪一剪。
這一筆著重的寫一寫,仔細的聊一聊。
加上稱呼地對他們老祖宗打的那叫一個狠啊,所以在這一戰上,他們直接就給幹掉了,最後實在是不得不寫了,才弄了一個一筆帶過。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愛,明史裡對於朱見深的評價自然不會太好。
而為什麼現在在民間乃至整個影視劇,裡面他的形象也不好。
這就是傳承了,或者說文官集團正式出現的路子了,而且可以說苗頭。
成化皇帝時期是能打啊,是真的能打,也真的幹得不錯。
但是這些人考的是誰?
你不得不說是汪直,甚至包括王越,包括升為山西按察司僉事的孫博,以及那和他一起守衛大同防線的南京工部尚書戴縉、錦衣衛帶俸指揮吳綬等等。
還有和汪直亦敵亦友的巡撫汪霖的人,你都可以算到了這個宦官黨羽之中。
而之後無論是西廠還是繼續重用的東廠,都可以說是重用宦官集團了。
而眾所周知,這個宦官集團和文官集團那是天然的對立,所以說哪怕是在明朝,尤其是明朝的中後期對於成化一朝的評價那都不是多麼的好。
畢竟文官集團這個名字到底如何的,到底合不合適,但要是讓明朝中後期的大量臣子去承認成化前期汪直他們這群人的功勞。
那乾脆就等於是承認了宦官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