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做到一計天下變的,就只有姚廣孝了。

在朱棣攻打濟南足足三個月,並且連續撤兵兩次,在東昌還丟了大將張玉的性命的情況下。

姚廣孝一條計策就給他開啟了盲區,解決了這個問題。

繞過去!

說白了就是這個意思。

圍濟南三月,不克。道衍馳書曰:“師老矣,請班師。”乃還。復攻東昌,戰敗,亡大將張玉,復還。

在這種局面先,姚廣孝給了朱棣一個建議,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

放了濟南,不管後方,荊南大軍快速出擊,直接破了淝河、靈璧等地之後,渡江進入了京城,裡應外合開啟了金陵大門,然後解決了這場戰鬥。

這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不可思議的勝利,因為完全不可能複製也實在是太險了。

但是這卻是在姚廣孝的算計之下成功了。

要知道朱棣的性格是很倨傲的,他也是

很不聽勸的,但是終其一生他都不敢直呼其名。

對姚廣孝一直都是稱呼他為少師。

而最後在面對這些功勞之下,他也是做到了泰然處之,而且還是真的毫不在意。

要知道這也是唯一!

張良不僅僅是留侯,他甚至在劉邦立儲這件事情上那叫一個攛掇,上躥下跳的,他可不是那事了拂衣去的性格。

再說劉伯溫,這個也沒必要說,上躥下跳就算了,還輸了,輸了就算了還被轟走了,轟走了就算了,他還自己找回來了。

相比較他們,姚廣孝就狠多了。

命蓄髮,不肯。賜第及兩宮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帶而朝,退仍緇衣。

出振蘇、湖。至長洲,以所賜金帛散宗族鄉人。

無論是讓他還俗還是給他女人財寶豪宅,就是倆字,算了。

有句話說得好,這是什麼,這是一個已經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啊。

而且這個傢伙在內政能力上那也是十分強悍的。

在朱棣北征的期間,朱高熾監國都是有姚廣孝輔佐的。

他是主要負責人之一,不僅僅是監視朱高熾他也沒有這個必要,他是真的輔佐監國處理國政。

之後皇太孫朱瞻基出閣書,那也是姚廣孝負責給他做侍,說白了就是老師。

可以說他一個人教導了朱棣祖孫三代,可謂是真真正正的帝師了。

只不過人無完人,朱棣也好朱家人也好,可以說對於他姚廣孝是無比的信任,他的地位那也是無比的尊崇了。

可是在那個年代姚廣孝是不幸的。

那個年代和現代人不同,哪怕是他已經風光無限了,可是他身邊的人該不喜歡他還是不喜歡他。

該讓他孤獨終老還是讓他孤獨終老,並沒有因為他的權力地位變化而有任何的變化。

他曾經自比奇僧劉秉忠,只可惜他終歸不是劉秉忠,哪怕他無比的離經叛道。

他晚年回到家鄉,姐姐對他閉門不見,發小對其也是相顧無言,最後只留下四個字。

和尚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