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他們四個成為侯爵,也僅僅成為了侯爵那就是完全可以理解了。

後面的自然就不用多說什麼了,楊璟是濠州紅巾軍出身的,之後都到了尾巴了也就是各路降將出身的人了。

其中康鐸,朱亮祖,陸聚是元朝降將,傅友德和胡美是陳友諒舊部,梅思祖原來跟著張士誠混。

至於剩下的那些也是各路諸侯投降過去的。

他們就是錦上添花的人物了。

至於伯爵那就不用多說了,之前說了劉伯溫其實沒有那麼的玄乎,他的功勞有卻也不算多好。

所以混到誠意伯已經是極好的了,至於比他下面的那個汪廣洋和劉伯溫一樣,出身元朝文官體系之中的一員。

他們兩個在一起說的直接點就是朱元璋在拉攏元朝的文官罷了,這個已經說過了。

那麼就剩下最後的一個問題了,其他人也就罷了,這天下人也沒有說公爵只能是六個啊。

那湯和,郭興兩個人怎麼就混到了侯爵上面。

這兩個人那可是資格及老,戰功卓越,湯和不用多說,鞏昌侯郭興鄱陽湖水戰時,建議朱元璋使用火攻,大破陳友諒。

南征北戰那自然也是戰功赫赫,常年功居第一,這種人你把他扔到了侯爵,還只是一個鞏昌侯這個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最重要的是郭興還是朱元璋的小舅子。

至於湯和不說功勞,就說出身,當年朱元璋找郭子興的時候湯和都已經混到了千總了。

見到了大頭兵朱元璋那是屁顛屁顛的跟在了他的身後,一副小老弟兒的模樣,就這點電視劇也不算是純胡說。

這種資歷,這種功勞,怎麼就能夠混到了這個地步。

他們混到公爵也不過是加兩個位置罷了,畢竟老朱也不差那點封賞罷了。

朱元璋給出來的理由那也很有意思,湯和給出來的理由是嗜酒妄殺,不由法度。

而郭興則是不奉主將之命。

這兩個理由,怎麼說呢,有點扯淡,而且不是一般的扯淡。

先不說這都是什麼年間的老黃曆了,最重要的是這些過錯當初打一頓軍規就解決的事情。

而更重要的是,你如果把這理由當成理由的話,那你讓常遇春怎麼想?

他湯和比我還弒殺?

你是不是喝大了?

這裡面到底是什麼原因其實有很多很多的猜測,其中最大的陰謀論就是朱元璋覺得湯和功勞太大了一些。

而且地位太高了一些,同時也是太過於桀驁了一些等等,總之就是朱元璋背信棄義。

不過這不是有沒有證據的問題,湯和常年領軍在外,而且洞悉朱元璋的心思,是個八面玲瓏的傢伙不說。

最重要的是在告老成功之後,朱元璋還是讓他再次統領大軍去收拾倭寇,這信任程度可見一斑。

那麼如果不是陰謀論的是,他們到底是為什麼混到侯爵?

有另外的一種說法就比較有情誼了。

這兩個人算是朱元璋扔出去的擋箭牌,擋得誰的箭?

那些功勞頗多,居功自傲的老將,那些他並不喜歡也需要打壓的巢湖水軍將領。

這麼一看,這兩個扯淡一樣的理由,突然就變得合理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