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商人不能講良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呂不韋讓陳光年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做商人。
純粹的商人。
他四下收攏年幼的女子,那些被家人嫌棄,在饑荒之中會第一批被殺死吃肉的儲備糧食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太好的價錢。
但就是這些人在呂不韋的手中變成了另外的模樣。
教導他們詩歌音律,教會他們跳舞操歌,交給她們一樣又一樣的本事。
然後用她們敲開了趙國的大門。
將女人送給那些趙國的官吏,告訴他們這不過就是贈送侍妾罷了,合情合理,未曾有任何違背法度之事。
呂不韋從來不會對那些上卿出手,他們的地位之高,不是他所能對付的了的,也不是他能夠見得到的。
他將自己的態度擺在了最低微的地方,然後找到了那些城門令尹,那些府衙小吏,那些在上位者眼中不過就是一群辦事兒的小人物,甚至不知到姓名的小人物。
但卻是呂不韋口中的“權貴”。
“這就是所謂的縣官不如現管了,上等公卿不會對呂不韋有任何的好感,甚至不會有任何的感覺出現。
但是這些所謂的小人物們卻是能夠將他的一切都管的妥妥當當。
而且還可以給他想要的庇護。”
在呂不韋的身邊,陳光年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為人處世四個字並不能單純的解釋。
單單一個“送”字就是包羅永珍。
送的要讓對方滿意,不是看自己有什麼,而是看對方要什麼。
要讓對方拿的心安理得,要沒有任何可以追查的痕跡。
給想要一個孩子的城門令尹送一個好生養的女子,給家中老父病重的邯鄲小吏送去從魏國請來的名醫。
給日日夜夜被各方大人使喚來使喚去的掌管馬匹排程的縣司馬送的是尊重。
四處誇耀其之在縣中無比重要,用他的名號幫助周圍鄰里,讓其被鄰里誇讚稱頌,滿足心中的那份慾望。
透過這些人,呂不韋快速的在邯鄲立足,並且開始有了自己的產業。
同時,也很識趣兒的將自己的產業利潤拿出七成之多分給各個小吏官員,將自己和他們徹底的捆在了一起。
但這些利益又怎麼能夠讓呂不韋滿足,就算是這些小吏官員能夠給他大開方便之門,可卻又能夠讓他得到幾多錢財?
所以在地位慢慢穩固之後,他再次將自己的手伸向了另外的地方。
賭坊,娼館。
向來就是最掙錢的兩個買賣,呂不韋當然不會放棄,也不可能放棄。
他的賭坊和娼館在暗中慢慢開業,並且自然而然的就涉及到了剩下的地方。
比如,水錢也就是俗稱的高利貸。
而這些地方,那呂不韋給出的利潤當然就更加的多了,可即便如此他剩下的利潤也足以讓陳光年感慨到這世間的瘋狂。
一日一分利,利滾利,基本上只要借了錢的便沒有還上的可能。
而還不起的代價就是賣田賣房,賣妻賣女了。
對於這些,呂不韋不會親自下手,甚至不會讓陳光年親自出手。
全部交給了自己下面的那些護衛,那些僕從。
而這些看上去就是違法之事,那些小吏卻又不能不答應,不是他們收到了呂不韋的好處。
更是呂不韋一步一步的將他們算計進去。
父親病重的,需要有更好的藥材食物來支撐,已經被外室弄得食髓知味的也不能放棄自己那個已經懷有身孕的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