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宋—秦檜與趙構(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在有很多神奇的說法啊,比如:
秦檜曾經也是一個鐵骨錚錚的好兒郎,他堅決主戰,曾經早年做過私塾的先生,靠微薄的學費度日。
秦檜是個才子,他是狀元出身,寫過詩,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秦檜是一個背鍋俠,他是很有能力的,他沒有辦法....
這都是營銷號的老手段了啊,這裡面兩個有問題,一個在胡說。
先說他爹秦敏學,做過玉山縣令、靜江府古縣縣令,就以北宋的那種官員俸祿,說實話老秦家算不錯的。
但是這個傢伙絕對是個天才,他的天賦極好,他也的確是進士及第出身。
但請注意他是進士及第不是狀元。
什麼是進士及第,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或者是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三者合稱“三鼎甲”
然後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
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說他是狀元出身也是有問題,算不上胡扯,畢竟前三甲嘛,但是請注意一點,這傢伙是詞學兼茂科的進士及第。
北宋科舉科目是分開的。
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制科和武舉。
有進士科,考查學生對經書的背誦和默寫能力。
有經、傳、禮、史、法等諸多科目,統稱為“諸科”。
考試大經、中經、小經的明經新科。
還有被稱為兵科的武舉。
那麼秦檜這個詞學兼茂科是什麼。
《宋史·選舉志二》:“大觀四年詔:‘宏詞科格法未詳,不足以致文學之士,改立詞學兼茂科,歲附貢士院試,取毋過三人。政和增為五人。不試檄書,增制誥,以歷代史事借擬為之,中格則授館職。宰臣執政親屬毋得試。”
說的直白點,說是詩詞歌賦吧有點籠統,說他華而不實,靠筆桿子出身,這真沒冤枉他。
說到底,清貴文官罷了。
所以這種人吧,你說他二十五歲就進士及第那是真的是學霸,但你要說他務實能力多麼好,這就有點胡說了。
畢竟相比較於宋朝那動輒十萬加的官員數量,一科三五人,你說他多麼重要恐怕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
那麼為什麼說秦檜是對面派過來的人呢?
年輕的秦檜的確是一個頭很鐵的傢伙,他的表現也十分的強硬。
每每上書,加強守備,反對求和,李綱看著這個年輕的小夥子都覺得這就是他的後人啊。
但這是熱血青年麼,這是一個沒有吃過苦的鍵盤俠。
1126年,金軍在趙桓的配合之下成功的攻陷汴梁,秦檜和一眾大臣也在次年跟著兩個宋人皇帝被俘北上。
而這個時候,營銷號口中的熱血少年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自己的華麗蛻變。
從錚錚鐵骨好兒郎變成了奴顏婢膝的傢伙。
這就夠了?
這不夠,這不過只能說他想要活命,但是他又用了僅僅半年的時間,他成為了參謀軍事之臣。
沒錯,他是大金國的參謀軍事!
這哥們差點在金國列了本傳。
之後更是在兩年的時間裡跟著金人東征西討,那對自己人下起手來,潘濬都要直呼好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