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世間最完美的臣子—趙雲(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子龍叔父官職上不去也不僅僅是運氣不好,他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原因,或者說和他當年阻止父親征伐東吳也有關係。
哪怕是子龍叔父反對父親,父親仍然是將自己的大後方留給了他,而駐守江州的子龍叔父也沒有讓父親失望。
征伐東吳失敗,陸遜本想突襲順勢取走益州,幸虧子龍叔父提前從江州出發前往白帝這才保住了父親的安危。
這也是陸遜知難而退的原因之一,當然也有曹丕的動向問題。
其實我一直覺得叔父的官職不錯了,畢竟當年父親才是個什麼玩意?
在進入益州之前,父親常年就是個左將軍,無論是實權的徐州還是虛職的豫州牧都沒有了。
他又沒有開府之權他能怎麼辦?
那時候雲長益德兩位叔父還不敢說位置比子龍叔父高。
相父那個時候是軍師中郎將,也是個自創的雜號罷了。
畢竟父親只是一個左將軍,他能夠做到的也就是偏將軍裨將軍,就算是雜號...那還得找人。
直到進入益州之後父親才開始大封將軍的,但那個時候無論是雲長益德兩位叔父,還是相父和孝直軍師都只是雜號將軍罷了。
後面的才是吳懿黃忠魏延幾位將軍,而這個時候翊軍將軍中護軍,這已經是極高了。
甚至你說子龍叔父和雲長益德叔父並列當鳳尾也可以,說他是雞頭也可以。
畢竟那個時候我記得黃權好像已經是聲名鵲起了,他似乎才是偏將軍,駐守關隘防備漢中的功臣霍峻還只是裨將軍。
直到父親變成父王,這個時候才真的顯露出來區別。
前後左右給了關張兩位叔父還有馬黃兩位將軍。
李嚴魏延都是雜號將軍並且慢慢的超過了子龍叔父,可是這裡面是有問題的啊。
龐羲被父親拿了下去,法正已經脫離了東州,孟達在荊州,所以照顧還留在益州的東州士人就必須將李嚴將軍抬上去。
至於魏延將軍...哎,他畢竟是要駐守漢中之地的,你別說讓偏將軍裨將軍了,你找個官職不高的他都鎮不住漢中兵馬。
等到後面想要給子龍叔父提升一下的時候,問題出現了。
曹丕篡漢和孫權偷襲荊州幾乎是前後腳的事情,等訊息傳到了益州的時候,父親的王位就已經不做數了。
所以父親稱帝有些太慌張了,因為到了那個地步不稱帝不行了,誰都能夠理解,睡也願意。
但是子龍叔父...之後征伐東吳也是一樣,子龍叔父不肯同意,一直在死勸。
這麼做對與不對先不說,最起碼你就算是讓父親給叔父升官,你也得給一個理由啊。
沒有戰事,沒有外鎮,沒有功勞,就連從龍和贊同都沒有。
提升官職無非就是兩個辦法,有功而賞諸如斬殺夏侯的黃忠,或者有任而賞諸如鎮守漢中的魏延將軍。
這....這父親能怎麼辦?
最後只是在正式讓叔父坐鎮江州的時候給了他鎮南將軍的重號將軍。
當然了,其實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點,父親是真的喜歡子龍叔父,不同於相父,也不同於雲長益德兩位叔父。
他喜歡子龍叔父到,給他的都要最特殊的。
從牙門將到翊軍將軍,子龍叔父的官職都是父親獨創的。
雖然父親說,子龍叔父是我劉氏家將心腹之人難免有點委屈了。
但我總感覺是父親這勢力派系太多,水淺王八多,遍地是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