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撫城臨近苗疆,背靠群山,在此地生活的百姓多為蠻族,漢人只佔十之四五。

永寧十二年,荊蠻部落首領勾獻、勾遂兄弟二人號令上萬者眾揭竿而起,一舉攻入江撫城,江撫守軍抵抗不力,知府自縊身亡。

第一批被派去平定叛亂的,好巧不巧正是李明川。

給他的兵力並不算很多,只有兩萬人;要知道,勾獻兄弟攻下江撫城的人馬,也不過就是兩萬人。

孫子兵法說過,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說,如果我軍的兵力是敵人的十倍,那就實施包圍,切斷敵軍的後勤保障,不戰而勝;

如果我軍的兵力是敵軍的五倍,那麼就需要全力擊潰敵人,最好能達到痛打落水狗的效果。

可李明川的問題是,他手裡沒那麼多兵,別說十倍五倍了,兩倍都不到;這仗打得,實在是不太寬裕。

可他又有啥辦法呢?

在浮玉,打了敗仗的將領可是要挨批斗的;

的確是沒辦法,可沒辦法也要打,硬著頭皮也得上——

這就是李明川的覺悟。

他終於摘下了老兵油子的面具,目中重新燃起冰冷的殺意,手中舉起鋒利的長刀,身先士卒地參與到了進攻的步伐中——

然後被打退了。

不得不說,為了拿下江撫城,李明川可謂想盡了辦法——爬過城牆翻過山,派過間諜耍過詐;

半個月過去,他的頭髮都快愁白了一半,可江撫城依舊穩穩當當地坐落在那裡,似乎根本就不可能被撼動。

有一說一,李明川幾乎要絕望了。

好在朝廷的傳令兵到了,帶給了他兩個訊息:

第一,朝廷不追究他平叛不力之罪,命他戴罪立功,繼續參與作戰;

第二,派遣長公主沐雲柔率領兩萬人馬前來支援,李明川作為敗軍之將,須盡力輔助。

李明川可算是鬆了口氣。

太好了,他不用挨批鬥了,江撫城這個爛攤子終於也有人接手了。

公主畢竟是公主,哪怕作戰不力,朝廷也不會重罰她;反正自己已經是戴罪立功之身,主將的位置都讓給長公主了,黑鍋自然也不能讓他背啊!

於是,李明川收緊了兵力,一邊盯著江撫城的動靜,一邊等待著長公主的到來。

可沒過幾天,他又坐不住了。

這次讓他坐不住的,是來自長公主那邊的訊息。

原來,由於後勤保障出了些許問題,導致長公主以及她率領的兩萬人馬,斷糧了。

距離他們到達江撫城,還有大約三天的路程。

一聽這訊息,李明川心裡就倆字——完了。

完了,徹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