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個過分優秀的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沐雲柔搖了搖頭,陸秉的心思已瞭然於胸,不覺間啞然失笑——
這個陸秉,還真是一點都沒變啊。
她自小就與陸秉相識,師承一脈。這兩位的武功,其實是一個師父教出來的。
若真要排資論輩起來,沐雲柔還得乖乖叫陸秉一聲師兄。
陸秉是永寧十一年的武舉狀元。
小夥子實在優秀,長得也帥,又是桓帝看著長大的,把這種稀有人才分派到邊疆站崗吹風,實在是太過浪費了,於是皇帝大筆一揮,就留在錦衣衛做個鎮撫使吧!
錦衣衛鎮撫使,從四品官銜,聽起來好像也沒啥大不了——可諸位要明白,錦衣衛的最高官銜,也就是錦衣衛指揮使,也不過正三品!
直接任命一個二十一歲的毛頭小子為從四品錦衣衛鎮撫使,陸秉的仕途只能用扶搖直上來形容了。要換作旁人,早就被言官噴成篩子了,可直到永寧十三年,陸秉升任錦衣衛指揮使,也沒人敢跳出來說半個不字。其中的原因很簡單——
他實在是太優秀了。
武舉和文舉可不一樣,如果說文舉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麼武舉就是千軍萬馬走鋼絲。沒點真本事趁早別上場,刀劍可不長眼,文舉考場上還可以混一混,要是在比武場上混,沒準兒一個不小心就直接見祖宗去了。
就算挺過前頭刀光劍影的幾關,也別以為就大功告成了,還有最後一關在前頭等著呢。這最後一關,叫作“策論”。
所謂策論,就是命題作文,考官出題目,讓你寫文章,內容多數和軍事有關,基本要求格式正確,內容翔實,思路清晰......
這可就缺了大德了。
要知道,考武舉的,一般都是武將世家出身,深受家風薰陶,自小乾的就是砍人的活計,說白了,也就是個文盲或者半文盲,不識得幾個字,能寫把自己姓甚名誰寫清楚就很不錯了,就這幫人,指望他們寫策論?!
這不是耍人玩兒呢?!
所以,說武舉是千軍萬馬走鋼絲,絕對是一點都不誇張。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掉進了河裡,上岸的也有,比如陸秉。
那陸秉優秀到什麼程度呢?
人家不僅寫出了策論,而且質量很高,文采斐然,還被眾考官一致評為第一!
這麼優秀(文武雙全),又是桓帝看著長大的(有皇帝做後臺),當個錦衣衛鎮撫使,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至於兩年後,陸秉升任錦衣衛指揮使,就更沒人敢置喙了。
這個原因就更簡單了,因為他是錦衣衛。
錦衣衛是啥?朝廷最大的情報機構,還管著詔獄。
你彈劾了他,沒彈倒(後臺太硬),改天人家偷偷往你家裡塞幾件龍袍兵器,你遭不遭得住?更要命的是,一旦下了詔獄,照樣落在錦衣衛手裡,那是壓根兒跑不了你!到時候,半夜把你黑了,你死都不知道自個兒怎麼死的!
怎麼樣,怕了吧?發現惹不起這孫子了吧?
而最難得的是,陸秉雖然後臺強硬,做事卻向來小心謹慎,兢兢業業,旁人是一點錯漏都挑不出來。
所有跟陸大人打過交道的人,都會認為這是個如春風和煦般的好人;卻鮮少有人明白,一個純粹的好人,是鎮不住錦衣衛的。
陸秉升任指揮使時,也不過二十三歲。他曾經的許多領導都變成了下屬,這幫老前輩自然不肯服氣,對這個新指揮使更是十分不滿,更不可能聽他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