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燕雲飛騎(3/5)(第1/2頁)
章節報錯
羅藝,祖居塞北,為幽州豪族。
其人常年和異族作戰,修得一身槍法,號稱“大漠銀槍”。
此時,聽聞公孫瓚出兵援助遼西,當即率領自己的精銳騎兵——燕雲十八騎來投。
這燕雲十八騎是羅藝訓練的小股騎兵,共十八人,個個都是慷慨豪俠之士。
他們騎駿馬,挎長刀,執鐵矛,負硬弩,來去如風,行走如飛,列陣衝殺,宛如林間群狼,出手必須見血。
羅藝率軍和公孫瓚匯合,公孫瓚十分高興,他稱讚了羅松、羅成的武藝,並且讓他們在自己的騎兵當中擔任將領。
羅藝得知此事之後,稱謝不已。
兩軍合兵,繼續向遼西而行。
沒過幾天,大軍就達到了遼西邊境,直抵海陽縣城外。
此時,劉鋌已經回到城中,告知劉光世公孫瓚親自率軍到來之事,劉光世聞言,只能帶著縣中諸多官員以及兵馬出來迎接。
眾人相見,免不了一些虛情假意的寒暄。
公孫瓚知道劉光世此人擅長“韜光養晦”,也懶得和他糾纏,於是不進城中駐紮,只在城外安營紮寨。
一日之後。
公孫瓚軍中議事。
公孫瓚對羅藝說:“我麾下八萬大軍,對陣鮮卑五千兵馬,優勢極大,當速速破之!”
羅藝笑著說:“一切都聽將軍號令行事!”
公孫瓚說:“既然如此,我想請羅兄率領五千兵馬駐紮左側,待我軍正面迎擊敵軍時,你便可以突出奇兵攻打他的中段,讓其首尾不相顧,如何?”
羅藝說:“此事簡單,包在在下身上!”
於是,公孫瓚以羅藝為副將,率領自己的燕雲十八騎,和羅成、羅松麾下的四千白馬義從,外加一千普通騎兵,移動到海陽縣北面的一個緩坡之後駐紮。
而公孫瓚自己則統領剩下的兵馬,以定彥平為都尉引三千兵馬,公孫範、陸文龍各自率領兩千白馬義從,往前移動,準備作為進攻的箭頭前驅。
公孫瓚大軍厲兵秣馬,早就引起了宇文邕的警惕。
此時,他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韋孝寬說道:“主公,如今公孫瓚大軍已到,我等人數太少,理應撤退,然後請族長親率主力與之決戰。”
宇文邕道:“話雖如此,但是公孫瓚頗有韜略,如果趁我軍撤退之時,發動突襲,我軍便處於危險境地了,需要一位大將當做斷後,防備敵人偷襲。”
韋孝寬聞言,立刻請纓說道:“末將不才,願意擔任斷後大將!”
“這……”
宇文邕見韋孝寬願意斷後,心裡又猶豫了起來。
這韋孝寬乃是居住在鮮卑地界的漢人出身,相貌英俊,氣度不凡。他最為擅長,乃是經史、書法,而對於行軍佈陣的軍旅之事,他卻從來沒有擔任過主將。
但是,宇文邕終究是果斷之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當即下令,讓韋孝寬負責斷後事宜。
韋孝寬領命後,立刻前往軍營挑選兵馬,一共選拔了一千名精壯善射之士,留在自己的帳下聽用。
第二日。
宇文邕率領自己麾下主力緩緩撤退,準備回到宇文泰處。
而此事很快就被斥候發現,稟報給了公孫瓚。
公孫瓚召集眾將,詢問是否追擊。
定彥平說:“鮮卑人狡猾如狐,如此撤退,一定留有後手,我們不能追擊。”
然而,公孫範卻說:“我軍兵馬八萬,嚇也把鮮卑人給嚇死了,如此不能出擊,老將軍太過謹慎了。”
公孫瓚聽罷,同意了公孫範的說法,於是公孫範引本部白馬義從兩千,出了軍營,尾隨追擊宇文邕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