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府收到了李世民要他們準備配合出征美洲的命令的同時,大太監王德還親自押送來了一批絕密的資料。

工學府內部,來自太學府的十名教授和上百個學生,正在接受工學府的培訓。

這是個稀罕事,一堆理工男給文科男做培訓。

培訓的內容還特別別緻,一堆疑似英文字母的東西赫然寫在黑板上。

正是拼音。

因為是後世小學生的內容,所以這些教授和學生花了大約一天的時間熟悉了所有的字母之後,一個個頓時驚為天人。

“這等拼音,竟然可以把所有的音標記上讀音,也可以作為應急文字使用,確實好用啊!”

“是啊,就連異族的語言,也能大概標註出七八成,直接看拼音就能讀寫,掌握起來太容易了。”

“沒錯,如此一來,其餘語言的發音就能直接寫在紙上……”

那些太學府的文科生學習完了拼音之後,信心大增。

然後,李世民送來的資料裡,包含了後世存在的幾乎所有語言。

有活動在亞洲東北部,美洲西北部的愛斯基摩人的語言,也有印第安人的語言。

上百個有語言天賦的學生,藉助拼音的幫助,開始練習起了他們會用得上的愛斯基摩語和印第安語。

這些語言與後世變化不大,畢竟部落語言相對純粹,沒有那麼多被外族影響的因素在裡面。

就在那些即將奔赴美洲肩負翻譯溝通任務的太學府學生在日夜練習愛斯基摩語和印第安語的時候。

李世民欽定的一萬人規模的赴美洲部隊正在組建。

畢竟那邊環境複雜,與亞洲完全不同,光靠手持前裝步槍、民兵性質的駐外軍團,可能會出意外。

畢竟幾百年後,西班牙人在美洲的拓荒者,都發生過幾千人、上萬人的團滅慘案。

印第安人是天生的叢林游擊戰專家,正兒八經的武德充沛。

而且基本一致的語言和意識形態,能帶來極強的團結性,而且充足的食物帶來的人口密度比剛剛開始發展工業的大唐高多了。

若是出現敵對行為,對手隨時能一呼百應。

沒有足夠強大的火力,分分鐘在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印第安人的圍攻之下。

這支一萬人的旅級部隊,是以薛仁貴手下那支立下大功的突擊兵營為骨幹擴建的。

薛仁貴本人,也從營長直接跳級成為了旅團長,從四品安蠻將軍。

火力比起常規軍要差點,取消一切重機槍和火炮,輕機槍匹配到班,坦克、拖拉機、畜力車肯定也沒了,畢竟要空運。

而撤換下來的重武器,將會隨著鍊鋼廠的裝置和軍工廠的裝置一起在蓬萊港裝船,然後走海路出發,利用黑潮外加蒸汽輪機的動力橫跨太平洋,三個半到四個月後才會送到位於楓葉國國都的預定港口。

這支運送重型裝備和裝置的船隊,由300艘補給運輸船外加45艘長安級戰列艦組成。

為了節省時間,他們甚至在李世民發出命令的第二天就開始裝船,當天半夜就直接出發了。

而與此同時,工學府的醫學院,也開始了緊急培訓。

他們之前已經學過現代臨床、內科、外科、藥學、傳染病學的知識,醫學水平已經達到了大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左右的程度。

他們其中一百人也會在出徵的隊伍裡,不僅僅要為整個團隊提供醫療支援,還負責應對幾乎百分百會發生的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