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來自倭國京都的捷報信鴿飛到蓬萊港,再從蓬萊港換信鴿飛向長安的同時。

長安城內,又一艘完工的飛艇,從城西飛艇廠房區之中冉冉升起。

引得那些圍觀的百姓一陣歡呼喝彩。

伴隨著李世民的命令,城西專門建造了飛艇工場,擁有十二條生產線。

在模板化流水線的威力面前,工場維持著每七天十二艘飛艇的建造速度。

這些飛艇一邊建造,一邊訓練乘員。

所幸,飛艇需要的駕駛技巧遠遠低於飛機,所以他們要學的東西倒也不多。

瞭解了飛艇飛行的原理,外加熟悉自己的崗位該做的事情之後,他們就可以馬上上崗。

飛艇只要完工,馬上就會裝上起降場的建造裝置,然後被乘員開走,前往自己的目的地協助建造起降場。

目前為止,大唐所有非偏遠的各省道的治所,已經有了起降場。

甚至已經有十二艘飛艇專門負責郵遞貴重物品和各省道、都護府的公文。

他們會沿途收集公文,三天內送到長安,再把長安的命令沿線送出去。

大唐對地方的治理能力迅速提高。

甚至不少商會資金週轉都會選擇飛艇郵寄,快捷安全,就是貴了點。

加上那些想要體驗飛天的滋味的富商的貢獻,每七天的盈利居然剛好可以支撐長安那十二條生產線的開支。

甚至偶爾還能盈利個幾千兩的。

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了。

按照李淳風的規劃,等固定路線的客運飛艇也運營起來之後,不僅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能每個月賺好幾萬兩白銀。

……

高句麗,平壤城南,聯軍秘密工場。

一臉陰沉之色的淵蓋蘇文,帶著高句麗的高層,在一個高臺之上觀察工場的產品。

高臺對面,十幾個高句麗士兵,舉著長管武器列隊。

更遠的地方,立著一排木樁。

“開火!”

伴隨著軍官的聲音,那十幾個高句麗士兵抬起了槍口對準了對面的木樁。

砰砰砰……

連續的開火聲音響起。

鉛彈呼嘯著飛向目標,打得木樁嘩嘩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