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蛻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傅徵將這一現象體現為畸變體的進食需求。
在他進一步的實驗和驗證之下,最終找到了和“畸變體”和平共處的方式,雖然它們的進食涵蓋面極其廣泛,幾乎包裹了一切生命體和幽靈,但也有一些東西他們是不吃的。
同類,和無生命物。
傅徵在一次實驗中將兩個畸變體困在了一個狹小的區域中,即便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它們也不會相互吞噬,而在為他們提供了食物之後,它們的確會為了食物發生戰鬥,但在戰鬥之後,失敗的畸變體竟然驚人地活了下來。
與此同時,畸變體和畸變體之間具有十分明顯的排斥性,它們相互之間不喜歡進行任何肢體接觸,它們會本能地遠離對方,至少保持五到十米的有效距離。
而在這一些列理論的支撐下,傅徵逐漸找到了和畸變體共存的手段——只要透過某種方式讓它們誤以為你是同類,他們便不會對你產生進食的興趣。
惡意和行動模式通常是畸變體用於區分同類和食物的方式,也就是說一個時刻對外界散發出強烈惡意的幽靈,加上刻意模仿畸變體的行動模式,就有很大的可能被它們當成同類。
遺憾的是,傅徵研究出的方法對人類並不適用。
基於以上理論,傅徵又產生了一個新的設想,他認為畸變體需要源源不進食的原因,很有可能和他們所處的狀態有關。
因為畸變體是在真正意義上,從幽靈從生物開始了過渡。
在這個過程中,畸變體會根據周圍的環境不同,變成截然不同的存在,有的外表看起來像植物,有的看起來像動物,而即便能是保持人形的,也基本都是三頭六臂,模樣看起來能嚇死人。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有了進食衝動以及繁衍的衝動後,它就已經滿足了生物的標準。
傅徵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畸變化的過程,他認為,這是幽靈在試圖重新塑造自己身體的過程,也即從“意識”朝“生物”的轉變,之所以需要源源不斷的進食,也是為了維持這一狀態的穩定性。
只是由於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失去了意識,對周圍的區域開始無節制的擴張,導致它們通常在成型之前就會被掃除,才導致近現代沒有人見過在畸變體化完成之後的狀態。
就連傅徵對於畸變體的自我演變持悲觀態度,他認為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這個過程也許永遠也無法完成,因為就連畸變體自身都不知道它需要蛻變到怎樣的狀態。
傅徵後期的實驗也不得不到此為止,他尋邊了整片森林,也未能找到任何一個具有自主意識的畸變體,以至於他鬱鬱而終,只能將自己未完成的研究透過資料和文字的方式留在墓室,寄希望於未來的某一天有人能重拾起他的研究,給予這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一個最終的答案。
方田看得津津有味,而當他讀到最後一部分資料時,不禁猛然看向林玖。
“你幹嘛?”
林玖被方田“瘋狂科學家”一般的眼神看得心裡發毛。
“我知道學姐為什麼說這些資料或許對你的修行有幫助了。”
因為,林玖就是傅徵找了許多年頭都未能找到的“具有自主意識的畸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