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嫁到趙家,跟趙生之間打交道也就多了,一次,吳英對趙生挑釁道:“見了嫂子怎麼也不打一聲招呼?你先別急著開溜,叫一聲嫂子來聽聽。”

趙生回擊道:“先把你那個嫂子放一邊吧,見了我,你不該叫我姐夫嗎?”

“到了我們吳家,你讓我喊你姐夫,完全沒有問題,可現在不是在你們趙家嗎?在趙家就要按照老趙家的大小順序來。入鄉隨俗沒聽說過嗎?既然在你們趙家,阿三比你大,讓你叫我一聲嫂子,還委屈你了不成?“

“當然委屈了,他就只比我大兩天,我卻一輩子被他壓我一頭。”

“甭說比你大兩天了,就算只比你大一小時,甚至是幾分鐘,你也得管他叫哥,難道我還當不起一聲嫂子?”

“如果你能讓吳月叫你一聲嫂子,那麼我也跟著她喊你嫂子。”

“屁話!叫嫂子當然是按照你們趙家的大小順序而論的,好歹我還叫你那麼多聲姐夫呢,現在在趙家就是我為大,叫我一聲嫂子你不也虧。”

“本來我應該是哥哥的,沒想到你家阿三插隊加塞兒,一點兒江湖道義也不講,不到預產期就等不及了。”

“你就甭管到不到預產期了,反正以落地為準。你自己不願意當小弟,你也可以提前出生啊,誰讓你運氣不好呢?“

“這不是我運氣不好,而是阿三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原本按照預產期計算的話,他比我還要小兩個月,結果事先也不跟俺嬸子商量商量,自己就要往外跑……。”

“怎麼回事?你的意思是他這個弟弟搶了你的位置?”

“可不是麼?他這是截胡,屬於越站超車,根本不按時刻表來。”

“不管怎麼樣,反正比你大,你就得叫哥,沒毛病吧?”

雖然吳英的話也沒錯,可是讓趙生喊她嫂子,一時也難以接受。所以對吳英道“你應該先搞清楚阿三是怎麼生的,就知道我為什麼不願叫你嫂子了。”

“那你告訴我,阿三是怎麼生的?”

“這個你還是回去問俺嬸子吧,這裡面的情況,她比誰都清楚。要不然你回家問問阿三,你就問他是‘哪條道上的’?”

吳英回去後跟婆婆聊起了這個話題,婆婆避重就輕,不想談及往事,只是輕描淡寫地承認阿三早產了,如果足月的話,的確會比趙生要小兩個月。

後來吳英才從別人嘴裡陸續地聽到了一些訊息。

這事說起來也挺稀罕的,事後還被別人拿來當做笑料傳播了好一陣子。

有一個歇後語叫做:懷著孩子住孃家———各人估量各人的事兒。這話說的就是懷著孩子在孃家住沒關係,但是有個前提:必須在生孩子之前回到婆家。要不然出現意外情況,把孩子生在孃家就麻煩了。

原來阿三媽媽懷孕七個多月時,一次跟阿三爸爸慪氣,阿三媽媽一氣之下回了孃家。阿三爸爸去接媳婦回家,阿三媽媽正在氣頭上,怎麼說都不肯回去。最後阿三爸爸只能妥協,讓她先在孃家住幾天,等到氣消了過幾天再來接她。本來不出意外的話,也就不會被人拿來取笑了,誰知到了半夜,阿三媽媽竟然腹痛難忍、陣陣發作。當孃的一看羊水都破了,這是要生啊!由於風俗習慣的問題,出嫁的女兒是不可以在孃家生產的,情況緊急於是趕緊讓小兒子去鄰村叫他姐夫來接媳婦回家。小兒子去後不久,阿三媽媽生產的跡象越發明顯,家裡人等不及,只好找來一輛架子車,鋪上被褥阿三媽媽坐在車上讓阿三的兩個舅舅送阿三媽媽回去。

這種情況十萬火急、刻不容緩,特殊情況只能是特殊對待。走到半路才看到阿三爸爸跟阿三的小舅舅拉著車子趕來。幾人碰面後,二返身又往阿三家走去。

一路顛簸,無形中加速了生產的進度,結果是緊趕慢趕還是沒到家裡阿三媽媽就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