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太,吳月的奶奶,這是一位相當能幹的家庭婦女,家裡地裡幹什麼都不含糊。待人直爽,古道熱腸。心直口快、敢作敢當。相比之下吳媽媽就要柔弱多了。由於一連幾胎都是生的女兒,再加上丈夫跟公公重男輕女,老思想嚴重,因此吳媽媽在家裡也是毫無地位,經常捱罵受氣。好在吳老太心胸開朗,通情達理。處處維護她們母女,吳老太不但要避免她們母女被外人欺負,尤其還要應對來自家庭內部的各種壓力。

因為吳老爺子打算要個孫子,所以在吳月的二姐出生時,就想著要把孩子送人。但是老太太說什麼就是不答應。吳老爺子一開始也沒怎麼堅持,就想著趕緊再生一胎,不管怎麼樣有了孫子就行了。誰知接下來連三拐四生的全是女兒,這下子老爺子坐不住了,於是就把送孩子給別人的話題重新提到了家庭的工作日程。

老太太斬釘截鐵始終不肯答應把孩子送人。老爺子原想著有個孫子,也好了卻自己多年的心願,奈何吳媽媽肚子不爭氣,生來生去不是丫頭就是閨女,沒有一個扛槍的,這就讓他失去了耐心,千方百計地要把孩子送出去一個,以便接下來繼續生孫子。老爺子的提議遭到老太太的強烈反對,老兩口的意見達不成一致,老爺子就再次提出召開家庭會議,舉手表決。

老太太原本在家裡的地位是很高的,不說是說一不二吧,但她說出來的話還是相當有分量的。

老爺子暗中慫恿兒子把孩子送人,並且把他拉攏到自己的陣營,自以為就可以穩操勝券了。吳媽媽因為性格原因,再加上一連生了幾個女兒,越發覺得自己在人前抬不起頭來。因此她在家庭會議上沒有半點發言權,她的意見也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老爺子的想法雖然很完美,然而雙方真正一過招,老爺子很快就感覺不敵。情急之下把兒子推到前面做擋箭牌。老子不行,兒子更是白給。吳爸爸剛一露出把孩子送人的苗頭就被吳老太太罵了個狗血噴頭:“你媽我還沒死呢,什麼時候輪到你個小兔崽子指手畫腳、胡言亂語了?你爹個老糊塗不顧咱們家人的心理感受,執意要拆散我們祖孫,硬要逼著我們骨肉分離,你小子非但不顧全大局,反而助紂為虐、為虎作倀,你這不是找罵麼?你爹個老頑固不明事理、冥頑不靈我都懶得理他,你也跟著添亂純粹是為你爹當炮灰呢。”

“咱們家的情況,孩子確實有點多,送一個給別人,多少也能減輕一點兒家裡的負擔。”

“早知道孩子有點多,嫌孩子多早點可以不生啊,既然生了就要養活她們。如果有了小子你還會為了減輕負擔再把兒子送人嗎?你媽我沒有那麼多偏見,有了什麼什麼好,反正是男是女我都自己養活,哪一個孩子我也不會送人,你們不養我養,無非是多添一雙碗筷罷了。”

由於吳老太的極力反對,老爺子的計劃始終也沒能實施。

吳老太跟老爺子不大對脾氣,相互看著也不順眼,於是吳老太就一個人帶著幾個孩子在裡屋睡,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跟媽媽親,而吳氏姐妹都是跟奶奶親。幾個孩子都有點害怕老爺子,老爺子也不喜歡女孩兒,所以從未抱過她們,很少拿正眼看她們姐妹。不過老太太跟她們的感情可以說勝過母女。因為吳媽媽需要奶養襁褓裡的小妹,所以就沒有精力再管她們了,孩子們從小跟著誰長大自然跟誰的感情深。

吳老太在對待男孩女孩這種事情上就很開通,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有了什麼什麼好。生了男孩更好,沒有男孩也不失望,更不會抱怨。她也從來沒有嫌棄過生的是女孩兒而對吳媽媽有半點冷落。

吳月出生之後,老爺子仍不死心,只想著把孩子送人。怎奈老太太死活不同意,吳老太這一關過不了,老爺子乾著急也沒轍。眼看著一天天過去,這件事就像是一塊心病始終壓在了老爺子的心頭久久不能釋懷。

吳家的幾個孩子,之所以個個都跟奶奶親密無間、勝過母女,自然也是有原因的,這也是老太太用自己無私的大愛,真正地感化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吳家姐妹由於年齡差距太小,因此個個都是早早地沒了奶吃,只能靠大人用別的東西來餵養。吳媽媽要照顧小的,那麼稍大一點的孩子只能有吳老太來負責餵養了。如此一來孩子幾個月大時,就已經跟著奶奶生活了,那時候也沒有奶粉,吳老太就把饅頭嚼碎了,然後再一口一口地喂到孩子嘴裡。那個年代食物還比較匱乏,老太太有一點兒好吃的都要留給孩子,而她自己喂完孩子之後,卻獨自一人躲到一旁吃一個窩頭對付了事。

有一次,老大和老二也想吃饅頭,可是有限的好東西還要給老三留著,因此,老太太不得不狠心地拒絕了兩個孫女的請求。嬰兒的消化能力比較差,吃饅頭能夠活個命就不錯了,窩頭真不是跟嬰兒吃的東西。三四歲、四五歲的孩子還能湊合,雖然東西不怎麼好吃,不過,保個命還是沒有問題的。再說別人家的孩子也都是這麼長大的。

老太太照顧孩子吃過飯之後,悄悄地躲到一邊吃了一塊兒窩頭。老大和老二以為奶奶是揹著她們偷吃好東西,於是躡手躡腳地跑過去檢視,才知道奶奶的良苦用心:老太太為了照顧她們姐妹,往往是對付一口冷粥冷飯,窩頭都捨不得多吃,看到這樣的情況,兩個稍大一點的孩子,似乎一下子懂事多了,所以以後也就不再要求好吃的讓奶奶為難。

老太太也是樂此不疲、苦中作樂,日子雖然過的清苦,但她依然是豁達開朗、從容應對。剛把這個養大一點兒,吳媽媽又懷孕了,老太太接下來繼續一口一口地餵養下一個。單獨餵養一個已屬不易,老太太卻是接二連三、義無反顧地擔負起餵養孩子的重任,此中艱辛自不必說,一天到晚她要照顧一家大小的吃喝拉撒,整天有做不完的事,顧了小的,緊接著還要照管大的,往往是忙的是腳不沾地、團團亂轉。

等到把幾個孩子伺候好了,飯菜全都涼了。老太太屁股後面還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也沒時間去熱,直接對付一口算了。

吳月的大姐比別的孩子懂事早一點兒,不忍心讓奶奶喝這些冷粥冷飯,於是就讓她熱一熱再喝。

吳老太還是個急脾氣,家裡還有很多家務活要做,哪裡等得及熱飯?再說那時候不但吃的缺,柴火也缺,所以,縱使知道孫女是一片好心,也只能無視了:“沒事的,你奶奶身體好,冷粥冷飯吃慣了,我還得吃完飯趕緊幹活呢!”

不是老太太不懂得愛惜自己,不是老太太不知道饅頭比窩頭好吃,而是因為這個家,因為要照顧這些孩子,不得不委屈了自己,奉獻出自己的真情甚至是健康。

由於長期的吃不上熱飯,再加上沒時沒點,所以就得了胃病,只是老太太十分要強,小病小痛的根本就不當一回事,只要沒有躺倒,該幹嘛照樣幹嘛。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老太太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維護這些孩子。

吳老太行事果斷、快人快語,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這些孩子自己不管還能等著誰管?吳媽媽懷孕了,沒有精力照顧孩子,只能由自己這個當奶奶的多操一點心了,兒子更是指望不上,指望著兒子來照顧孩子,指不定會把孩子折磨成什麼樣呢,自己養的子女都沒有這麼費力,沒想到養孫女比養兒女費事的多:因為老太太只有一兒一女,那時自己奶水充足撫養起來從沒有當過一回事,而完全要靠餵養的孩子必然會費事很多,有時甚至半夜都要起來好幾次,不是渴了就是餓了,沒有一點耐心的人真還玩不轉。也正因此,吳氏姐妹都跟奶奶格外親切,這種感情比母女都親密,這不是明擺著嗎?孩子打小跟著誰長大,自然是跟誰的感情深厚。